闻言,苏浩忍不住咧了下嘴角。
这个问题有些敏感了。
那部影片取材自约翰·拉贝先生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通过这个“华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再现了金陵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烈记忆。
影片从亲歷者角度记录了“金陵大屠杀”始末,是证实“金陵”事件信息最为完整详实的史料曾对纳粹主义深信不疑的约翰·拉贝,在战爭的残酷现实中挺身而出,在“金陵大屠杀”期间一手组建起“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0万中国百姓的生命。
电影立意是挺高的,这点苏浩承认。
不过拍的真不怎么样!
首先,这部电影是以华、德、日三国院线为目標的巨製,耗资2000万美刀!
可就是由於从国际视角出发正面表现了“金陵大屠杀”这一歷史事件,因而在小日子是遭到全面禁映。
小日子儿家著名的国际发行商都拒绝看影片。
在《拉贝日记》中扮演战犯朝香宫鳩彦的小日子著名影星香川照之也遭到小日子国內舆论的质问和批评。
6號那天《拉贝日记》首映时,香川照之就表示,在柏林当地的首映將是他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回到小日子就不可能看到了”。
本来该片立项时,放映目標就是华、德、日三国,结果这电影还没上映呢,就直接没了一个大票仓!
至於德意志这边,电影市场仅排在全球第七。
而且因为目前“金陵大屠杀”还不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所以很多欧洲人实际並不关心这段歷史。
尤其约翰·拉贝本人还是纳粹党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曾因这个身份先后被苏联和樱国逮捕。
只是鑑於其在金陵时的功绩,从1948年起,约翰·拉贝就每月得到国民政府金钱和粮食接济。
不过因为顛沛流离,约翰·拉贝其本人是在1950年罹患中风去世。
这样一个人的故事,欧洲人会喜欢?
怎么,想表现纳粹党员也有好人?那我们二战时候做错了不成?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这部电影的质量確实不咋地。
仅是一部质素平平的商业电影,其立足点是西方人心中的普世情怀,而將这种情怀与金陵大屠杀这样让华国人60年来每每提及就痛彻心扉的民族浩劫相结合时,《拉贝日记》的敘述显得肤浅而片面。
尤其片中的华国人在屠杀面前所做出的反应只有慌乱、盲从、自私、愚味,好像是专门为了给约翰·拉贝等人添麻烦而存在,纯粹是一群等待西方拯救的待宰羔羊,完全没有华国人的优良品德。
苏浩对此实在不解。
这剧情不是明晃晃的把我们华国影迷们当sb吗?!
是,约翰·拉贝先生在金陵大屠杀事件里救助了20万华国百姓的性命,值得华国人永远铭记这位恩人。
但,那可不代表我们就得强行忍受这种抹黑华国人形象的电影!
可以说,这部电影就属於华外都不討喜一一欧洲人不喜欢电影里为纳粹党员说好话,华国人不喜欢电影里对当年金陵百姓的抹黑。
所以这部电影在华国国內上映时,总票房不过才930万rmb,还没破千万!
同时,在德意志本土,电影票房也才124.1万美刀。
最终该片全球票房不过才277.9万美刀。
可电影总投资却高达2000万美刀!
影片的內地投资商华壹可是因此差点影响公司上市!
显而易见,主要还是电影主创的问题。
该片导演兼编剧是德意志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据说是德意志国宝级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得意门生。
2001年,当时仅29岁的他就凭藉毕业作品《lwanttobe》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被誉为“欧洲天才新锐导演”。
《拉贝日记》不过是其第二部院线长片,这经验肯定还是浅。
另外就是这帮欧洲佬,看华国依旧还是一副老样子,觉得华国人就是那种落后愚味的样子一甚至原时空后世,在全球短视频大兴前,还有些人对於华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清末,以为华国人还留著辫子呢!
假如这是一个华国导演拍摄的电影,想来结果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
这些想法在苏浩脑子里转了一圈,只是他自然不能如此说:“《拉贝日记》是部意义重大的电影,因为一直以来,我们拍摄的有关二战內容的电影,在欧美人看来都是我们华国人在自说自话。
小日子军队在二战期间对我们华国人所做出的种种罪行,都是我们自已说的,似乎不足以服眾。
这部电影完全是站在第三方视角,將小日子军队的种种恶態披露出来,显得更客观些,也更能让欧美的影迷们接受这段歷史!
至於为何这部电影未能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
苏浩说著,停顿了下,“我不是评委,真说不上来因为什么。”
主要电影的问题,別人能说,他却说不了。
盖因这电影跟《我记得》內容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在揭露小日子的恶行。
就算电影拍的不好,他也不能直接点出来。
那往后恐怕就不会再有欧美电影人愿意拍摄这类电影了。
如此就又陷入外国人以为的“华国人自说自话”的怪圈。
有人拍,总比没有人愿意拍要好!
“好的,感谢苏董接受我们《滕讯娱乐网》的採访,”邵洋起身与苏浩握了握手,“再次祝愿《我记得》能在本届柏林电影节擒熊成功!”
“借你吉言!”苏浩笑道,心中却长呼一口气。
这帮娱乐记者,就算之前被打过招呼了,可採访一深入,那种想挖掘大新闻的想法就止不住了。
好在,苏浩对於一些问题是早有准备,没有真说出什么有歧义的话。
“苏董,不好意思,我这最后一个问题情不自禁脱稿了!”那边摄像机一停,记者邵洋就忍不住道歉道。
“没事儿,理解你的职业习惯,”苏浩大度的说道,“就是等视频剪辑的时候,可別按照你们之前的习惯来啊!”
“那肯定不会!”邵洋红著脸道,再三保证道。
送別了《滕讯娱乐网》,后面还有好几个等著採访的。
苏浩只能打起精神继续应付著一帮记者们的刁钻问题。
柏林那边,电影节行程还在继续。
而国內,有关南华影视的事儿也有不少,除了电影《人在途》依旧在收割票房。
就是有一部电视剧悄然开播了。
这部电视剧就是《一念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