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陆远平没去工地,与几名木工组战士一起討论怎么做榨油机。
团部、一营两个炊事班的人都凑过来看热闹。
“照这个做!”陆远平画了一张草图。
座式槓桿榨油机,长长的木槓下是榨油桶,油桶下是集油的磨盘。
填装油料的油箍放进榨油桶,木柄末端坠上石块重物,槓桿原理,另一端油桶里的油箍慢慢渗出油。
“这个能行吗?”王二虎问,“我们老家的榨油机都是横式木槌撞击的。”
“怎么不能行?这种省力、省地,就是出油量没有你说的撞击法大。”陆远平拍了一下王二虎后脑勺。
这种槓桿式榨油机虽然出油量小些,但可拆卸,方便搬运,適合他们这种流动性大的部队用。
在革命圣地搞大生產运动时,就是这种榨油机。
“可是这么好的料切割了多可惜!”王二虎看著两人合抱的大料捨不得,坚持自己的看法。
这么好的大料该剖成两半,中间掏空放油饼,掏空的木料做木楔子。
另外再用大料做架梁和木槌,一样可以榨油,一样可以拆卸,只不过费劲儿些。
“营长,我觉得王班长说得有道理。”冯素莲插话。
这种大料没个百年长不了这么粗壮,锯成一根一根的木方太可惜。
再说撞击式榨油,不是非得吊房梁,大料做成三米高的架梁加横樑,一样能吊木槌。
反正都伐了两个大料,料子足够。
“那好吧,改成横式榨油机。”陆远平听完冯素莲的阐述,觉得有道理。
於是將一根大料从中锯开、掏空,做榨油机主体和木楔子。
另一根锯成架梁、横樑、大木槌。
这种大料厚实,只能用榫卯连接,没有这么长的钉子。
架梁锯下后,半吊子的一堆人爭论了半天,怎么卡榫。
那个年代的人见的榫卯製作多,耳濡目染,加上动手能力强,一堆臭皮匠愣是拼凑出来。
几日后榨油机製成。
“乖乖!要不是这里漫山遍野的冰雪,我都以为回到老家了!”唐政委围著威猛、古朴的榨油机,嘖嘖讚嘆。
別看一帮大头兵,还真是臥虎藏龙,这东西都给造出来。
“来,试一试!”唐政委大手一挥,豪迈道。
一帮半吊子榨油师傅上场,黄豆磨成碎末,大铁锅炒制,再上蒸笼蒸熟,摊开略微晾凉,装入铺了秸秆的油箍中。
然后填装进中空的榨油机中,一次填装十饼,然后上木楔子。
再用大木槌撞击木楔子,木楔子大小不一,有各种尺寸和厚度,从小到大、从薄到厚,不停变换。
木楔子从少变多,从薄变厚,油慢慢渗出来,先是星星点点,接著匯成涓涓细流,清亮透黄。
从油槽流到出油口,一只桶在下面接著。
油箍是拆了簸箕边上的竹块製成,秸秆是战士们从自己床底扒拉出来,洗乾净晾乾的。
四名战士抱著大木槌后退,然后用力往前冲,砰地撞在木楔上。
每撞击一次,木楔子往里挤压一点儿,待一根木楔完全卡进榨油机,再添加第二根。
所有木楔子全部卡进榨油机,十个油饼的油也差不多都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