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扫元 > 第270章 舌战群臣胡惟庸

第270章 舌战群臣胡惟庸

“哼!你家主上如今还只是个元帅,怎能与咱们诚王相提并——”

“好了!”

张士诚见胡惟庸如此气度,就知道此人口舌便给,担心性情直率的徐义在言语交锋中吃亏,反而折了己方气势。出声打断了徐义的话。

他毕竟更加务实,深知今日接见使者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张周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而不是与石山的使者争一时口舌长短。当即挥手,道:

“是本王怠慢了。来人,给胡经历看座!”

侍卫搬来一张椅子,放在殿中。胡惟庸坦然就坐,顿时成了两侧张周文武目光汇聚的焦点。

这种氛围无疑带着巨大的压力,但胡惟庸面色如常,似乎浑然不觉。坐定后,胡惟庸反客为主,目光再次直视张士诚,抛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敢问诚王,反元之志,可还坚定否?”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张士诚此刻的处境,已经不是反元之志坚不坚定的问题,他如今称王建制,早已自绝于元廷,根本没有退路可言。

但胡惟庸如此发问,显然是话中有话,张士诚身为“诚王”,若是急切表态,反而落了下乘。

他不便直接回答,便朝参知政事蒋辉使了个眼色。

蒋辉是张士诚麾下少有的读过一些书,心思也较为缜密的人,当即会意,接过话锋,反将胡惟庸一军,道:

“我主高举义旗,建国称王,已与蒙元势不两立,不死不休!倒是听闻贵部石元帅去年曾与蒙元使者往来,颇有接受招安之意,却不知石元帅如今抗元之志又如何?”

蒋辉旧事重提,直指去年石山与元廷数轮“和谈”的那桩公案,意图扳回一城。

石山去年大败元军后突然偃旗息鼓数月,天下皆知,元廷在此期间,更是大肆宣扬即将“招安红旗贼”的风声,以图稳定江北人心。

受此事影响,原本兵力空虚的扬州“突然多出”不少兵马,得以不断围剿刚刚起兵的张士诚,差点导致其人功败垂成,更导致张周大军第一次攻打扬州失败,陷入了当下的战略被动。

蒋辉此刻提及这件事,暗含指责石山抗元立场不坚定,甚至背后给抗元义军捅刀子的意味。

胡惟庸投靠石山的时间较晚,彼时红旗营已经准备渡江,他知道红旗营与元廷和谈之事,却不是很清楚其中的隐情,更对红旗营的现状和未来充满信心,对这个诘问并无心理负担,从容应道:

“蒋参政此言差矣。我家元帅以红旗为号,就是要联合天下所有愿为驱虏复汉大业流血的豪杰。”

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环视殿内众人,道:

“诚王既已矢志抗元,与蒙元势不两立,那贵我双方便有了携手合作、共抗强敌的根基。今日下官此来,正是要谈这携手抗元之事!”

胡惟庸这番话,巧妙地将石山与元廷“和谈”的旧事轻轻带过,转而强调“携手抗元”的主旨,并且隐隐将石山置于“领袖群伦抗元”的更高位置,再次在气势上压过了张士诚。

殿内张周文武闻言,脸上大多露出不忿之色,觉得这胡惟庸言语太过咄咄逼人。张周政权的同知枢密院事史文炳按捺不住,跨步出列,语带质问地道:

“既然石元帅声称要联合天下抗元豪杰,为何明知我军曾奋力攻打过扬州,却还要趁我军北上之际,抢下此城?这岂是携手抗元之道?”

蒋辉质疑石山抗元的坚定性,史文炳则直接指责红旗营抢夺地盘的行为不义,目的都是为了在道义上贬低对方,争夺谈判的主导权。

“此言差矣!”

经过与徐义、蒋辉、史文炳三人的简短交锋,胡惟庸已经大致摸清了张周高层文武的底色,底气更足。他之前只接触过蒋辉,并不清楚史文炳的姓名和官职,也不想细问,当即反驳道:

“我家元帅起兵于淮西,时间远在诚王之前!数年之间,屡破元军数十万,极大削弱了蒙元在淮南、河南和江浙行省的力量,使其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他的目光扫过史文炳等人,朗声道:

“试问,若非我家元帅在淮西牵制了元军主力,使得淮东各地防务空虚,诚王又何以能乘势而起,自白驹场起兵后,还能潜行数百里,顺利攻克紧挨扬州的泰州?随后又能攻下高邮这等重地?”

张士诚当初之所以选择在那个时间点起兵,很重要的一个外部因素,就是石山打赢了徐州之战,淮南行省为防石山乘势扩张,将淮东的驻军和盐丁大量抽调到西线,导致地方守备力量骤减。

这是一个无法反驳的事实,史文炳张了张嘴,却一时语塞。

胡惟庸乘胜追击,声音愈发宏亮,语气愈发从容,道:

“至于扬州,去年春季,我红旗营便已攻入扬州路,拿下滁州三县。此后不久,我军前锋又攻下六合县,兵锋直指扬州!旋即——”

去年十月上旬,石山为威逼元廷做出重大让步,命傅友德率镇朔卫东进六合,淮南行省再次抽调淮东兵马赶往西线增援。当月中旬,张士诚便瞅准机会起兵。

这个不可谓不“不巧合”,胡惟庸特意在“旋即”二字上加重了语气,强调红旗营进军六合逼迫淮南元军再次调兵和张士诚起兵的先后逻辑关系。

“得知诚王已经起兵攻下泰州。未免两部为争夺扬州而爆发冲突,红旗营主动暂停了东进步伐,此乃顾全抗元大局之举!”

胡惟庸顿了顿,看着脸色变幻的史文炳,继续道:

“谁料,这都过了几个月,我军主力都已经渡江全取了太平府和应天府,打下了镇江,诚王却是久攻扬州不下,只能转而向北寻求突破。

加之近期扬州元军频频异动,似有反扑的迹象。

石元帅高瞻远瞩,担心淮南有变,危及诚王后方,为稳定局势,阻遏元军,这才不得不命傅友德将军率偏师东进,轻取真州、扬州,既解除了元军对高邮的潜在威胁,也巩固了淮东抗元防线!”

胡惟庸这一番说辞,将红旗营夺取扬州的行为,硬生生描绘成了为了“抗元大局”“稳定友军后方”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正义之举,更是帮了张士诚一个大忙。

而张周主力大军拼尽全力都啃不下的硬骨头,在胡惟庸口中,却成了红旗营“偏师轻取”的目标,这其中的实力对比和潜台词,不言自明。

这也是他敢于反客为主的底气所在,胡惟庸的目光扫过张周众臣,最终回到张士诚脸上,掷地有声地道:

“蒙元无道,天下豪杰共伐之!扬州处于贵我两部交界处,本是有德有能者居之。红旗营先让扬州,贵部拿不下。此后我军偏师东进,贵部又未曾派过一使,与我军协商扬州归属。

既然如此,为何偏要等到我军为大局计、为友军虑,攻下此城之后,才来质问我军为何‘抢下此城’?这,又是何道理?”

胡惟庸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气势如虹,将史文炳的指责驳得体无完肤。

史文炳满面通红,胸口剧烈起伏,却哑口无言,半晌说不出话来。

张士诚坐在御座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胡惟庸的巧言善辩,他岂会听不出来?对方分明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胡惟庸所言,在时间和逻辑上却又难以正面驳斥。

尤其是对方点出张周从未就扬州归属,与红旗营有过任何正式交涉这一点,更是击中了要害。

他之前不是没想过与石山沟通,但傅友德进军速度太快,他在高邮都没得到红旗营进军真州的消息,镇朔卫兵锋便已经直抵扬州城下。

别人都已经兵临城下了,你去劝对方退兵?

此刻,听着胡惟庸侃侃而谈,张士诚心中那股“石山暗中操控着淮南局势”的感觉越发强烈。从自己的起兵时机到发展空间,再到如今扬州易手,自己仿佛始终慢对方一步,处处受制于人。

但这只是他的直觉而已,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更不敢与任何人分析讨论。

反倒是按胡惟庸的说辞,自己起兵后的发展,似乎一直在沾石山的光,就连如今扬州被夺,都要“感谢”对方为自己“稳定后路”“解除了威胁”。

形势比人强。张士诚心中黯然,已然明白被红旗营吃进嘴里的扬州,是绝不可能再吐出来了。

他倒是颇有决断,知道事不可为,便不再纠结此事。当务之急,是搞清楚石山派使者来的真实意图,是否真如其人所言,有意“携手抗元”。

张士诚轻咳一声,制止了还想开口争辩的司徒李伯升,拍板道:

“好了!扬州之事,不必再议!既然此城是红旗营将士浴血攻下,自然归石元帅所有。此后,我张周上下,不得再以此事纠缠!”

这一句话,为这场争执画上了句号,扬州的最终归属,其实还是要看双方实力对比。

现在没实力打不过,就只能认了,若是石山哪天遭遇元军重重围困,自身难保,张士诚同样会热心拿下扬州,帮他“稳定后路”“解除威胁”。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张士诚的目光转向胡惟庸,语气放缓,带着探究道:

“贵我两部建制不同,理念也有差异。却不知石元帅准备如何与本王‘携手’,共抗暴元?”

胡惟庸见张士诚主动将话题引回正轨,心知火候已到,便按照石山事先的交代,清晰答道:

“回诚王,石元帅之意,携手抗元,贵在真诚。当彼此后背相托,并肩作战,并互通有无,以增强抗元合力!”

“彼此后背相托,并肩作战”?

张士诚心中暗自摇头。且不说双方理念和长远目标的冲突,单就以目前彼此提防、互信全无的状态,怎么可能做到真正的军事协同?

这前半句话,听起来更像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话和姿态。他与殿内几位核心文武交换了一下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看法。

张周众文武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都聚焦在了后半句“互通有无”上。

泰州、高邮府等地,人口并不算少,扩军很容易,但最大的短板,就是严重缺乏维持长期作战的粮草,以及装备军队所需的铁料和精良军械。

这也直接导致了张周军队数量虽众,但攻坚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却相当有限。

身为丞相的李行素,日日为此事操心,此刻几乎是脱口而出,道:

“互通有无?却不知……粮草、军械等紧要物资,也可在此列?”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再次聚焦到胡惟庸身上,屏息凝神,等待他的回答。大多数人心中预想,对方即便同意,也必定会附加诸多苛刻条件,或者只肯提供少量物资作为象征。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胡惟庸回答得异常爽快,几乎没有丝毫犹豫:

“然也!粮秣、军械,乃至盐铁等物,皆可商议互通!”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和吸气声。张周文武们脸上大多露出惊喜和难以置信的神色。若能获得稳定的粮草和军械来源,无疑是给正处于困境中的张周政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李行素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追问道:

“却不知……石元帅对于这‘互通有无’,具体有何章程?如何互换,比例几何?”

李行素在左列首席,看其位置就知道此人的身份。胡惟庸知道鱼儿已经上钩,微笑着站起身,再次向御座上的张士诚施了一礼,神态从容不迫地道:

“李丞相所问,皆是关乎两部合作的具体细节,干系重大。下官职卑言轻,此类军国大事,确非下官所能擅专。”

他话锋一转,转达了石元帅的邀请,道:

“来而不往,非礼也。如今贵我两部既已正式接洽,建交之始正宜多沟通。诚王若果有深化合作、互通有无的诚意,何不派遣重臣,随下官一同返回江宁,当面细商?”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超武斗东京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玄幻:敢退婚?我反手娶你家老祖! 我正在把自己修改成最终妖魔 女子监狱长?无良作者別搞我! 离谱!这个家族僕人都是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