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韦勇丽持平。
甚至德国队的第三棒。
启动的感觉。
比韦勇丽还要更好。
“唉呀,交接的这一下太求稳了,反而被拉近可超过了不少!”
不过杨剑的担心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第三棒。
总算不是两个二沙岛小萌新。
换成了经验相当丰富的韦勇丽。
韦勇丽接稳了接力棒后。
看了看局面。
没有丝毫慌张。
確定了距离后。
开始……追击。
德国队塔季扬娜·平托的接棒动作带著明显的力量倾向。当第二棒茵娜·魏特的接力棒触及她掌心时,她没有急於將手臂收回,而是借著魏特前冲的惯性,右手顺势向后带了半秒,同时左腿已向前迈出第一步。这种“缓衝式接棒”减少了接力棒在掌心的震动。
进入弯道后,平托的身体倾斜呈现出典型的“渐进式调整”。
初始10米,她的躯干仅向內侧倾斜3度,隨著步频提升至4.5步/秒,倾斜角度逐渐增至12度。
核心肌群始终保持紧绷,腹斜肌像两根绷紧的绳索,將上半身固定在这个微妙的角度。
这样既不会因倾斜不足导致向心力不够,也不会因过度倾斜而影响摆臂幅度。
下肢动作上,平托的蹬地更侧重內侧腿的发力。
左脚落地时,脚尖微微向內扣,足弓像一个压缩的弹簧,落地瞬间便开始反弹,將力量通过踝关节、膝关节传递到髖部。
右腿作为外侧腿,摆动幅度更大,膝关节抬至与髖同高时,大腿肌肉突然收缩,带著小腿向前甩出,步长稳定。
这种“內侧蹬、外侧摆”的技术。
让她在弯道上保持著稳定的节奏。
就在她以为自己,这里处理的不错,应该是可以反超那个唯一的亚洲队伍时……
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就是这个第六道的亚洲队伍。
她们的第三棒。
就像是吃了火药。
高速往前突进。
当第二棒孔令薇的身影带著风掠过第六道接力区的黄色標记线时,韦勇丽的身体已经完成了最后一次微调。
她站在接力区后沿向前30厘米的位置,双脚前后开立,前脚掌踩在塑胶跑道的颗粒纹理上,后脚跟微微抬起,膝盖保持著不易察觉的弯曲。
这个姿势既不是完全的静止。
也没有过度蓄力。
像一张拉到半满的弓,隨时准备隨著接棒的信號释放力量。
当孔令薇的右手即將递出接力棒时,她没有像其她选手那样將右臂完全伸直,而是保持肘部120度的弯曲,掌心朝后,五指自然张开成一个鬆弛的弧形。
这种半屈臂的姿势为力量传导留足了缓衝空间。
当接力棒的前端触及她掌心的瞬间,她的手指没有立刻收紧,而是顺著孔令薇前冲的惯性,让棒身在掌心自然滑动半厘米。
直到整个棒身完全进入握持范围,拇指才像一个精准的锁扣,轻轻压在棒身的侧面,食指和中指则顺势包裹住棒的前端,无名指和小指在后侧形成稳定支撑。
都是下压。
你就明显能够看见韦勇丽这里做得更好。
经验老辣,在最后的调整和等待也正好配合了后面的孔令薇。
这就是之前苏神最开始跑接力的时候。
她一直都是引导后面第2棒来交接。
现在。
韦勇丽做的。
也是这样。
同样是引导式交接。
接棒完成的剎那,韦勇丽的身体姿態开始了第一次关键转换。
砰砰砰砰砰。
她的右臂以一个极小的弧线收回体侧,肘部从120度逐渐收至90度,这个回收动作没有破坏向前的惯性,反而像钟摆回摆时的蓄力,將手臂的动能转化为身体前移的动力。
与此同时,她的重心从前脚向后脚过渡,后脚跟轻轻落地,隨即前脚掌蹬地发力,左腿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著向前迈出。
砰砰砰砰砰。
这一步的步幅並不大,足尖落地时距离身体重心投影点仅30厘米,但落地角度极为精准。
脚尖微微向內扣10度。
刚好与弯道的曲率形成呼应
足弓接触地面的瞬间。
能清晰看到脚踝处的肌腱轻轻跳动了一下,那是小腿肌肉在调整发力角度,为即將到来的弯道蹬地做准备。
韦勇丽的上半身始终保持著15度的前倾。她的双肩自然下沉,没有丝毫紧绷,颈部挺直,目光平视前方3米处的跑道標记。
这个视线落点是她训练中反覆確认的“节奏锚点”,能帮助她在加速阶段稳定呼吸和步频。背部的肌肉呈现出一种“动態紧绷”的状態。
肩胛骨微微后缩,將背部拉成一张平整的平面,而斜方肌则保持放鬆,避免上肢过度紧张影响摆臂。这种姿態让她的身体像一节精准的车厢,既稳定又灵活,为进入弯道做好了完全准备。
当韦勇丽的左脚踩过弯道起点的白色標记线时,她的身体开始了第二次关键调整。
从直道姿態向弯道姿態的转换。这个转换並非突兀的倾斜,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首先是腰腹核心肌群的细微收缩,左侧腹斜肌像一根被轻轻拉紧的绳索,带动上半身向內侧倾斜0.5度,隨即右侧腹斜肌配合发力,將这个倾斜角度稳定在一个安全范围內。
这种“单侧收紧、双侧协同”的核心控制方式,让她的躯干既不会因倾斜不足导致离心力失衡,也不会因过度倾斜而失去摆臂的灵活性。
砰砰砰砰砰。
几乎是刚进入弯道。
她就已经重新甩开了和旁边德国队第三方的差距。
再次稳稳拿回了第四的位置。
这是因为德国队的第3棒平托。
她今年即便是跑出了职业生涯,最好的成绩之一,达到了11秒22,仅次於去年的11.19。
但这个成绩和去年的成绩一样,都是藉助了一米多的大风跑出来。
实际上她的硬实力起码要往下调一个档次还有多。
而韦勇丽这里,可是拥有几乎不给什么风都能跑到11秒05的成绩。
甚至因为交接的原因。
她的启动比较稳定。
牺牲了速度,但是却提高了稳定性。
这都要看第3棒怎么跑。
怎么利用这一个不同。
韦勇丽这里做的相当好。
进入弯道10米后,倾斜角度逐渐增至8度,此时韦勇丽的摆臂技术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弯道特徵。
她的右臂摆动幅度开始大於左臂。
右臂前摆时,肩关节带动整个手臂向前探出,肘部角度从90度自然张开至110度,手掌几乎要掠过身体中线,而当手臂后摆时,肱三头肌突然收缩,將手臂向后甩出,直至肘部接近身体后方,整个动作像一个有力的划水动作。
这叫做弯道稳定启动。
藉助稳定的態势,增加摆臂的力度。
让自己可以更快切入到弯道。
左臂则保持相对紧凑的摆动。
前摆时肘部角度稳定在85度,后摆时不过分后伸,主要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她的摆臂始终与呼吸保持同步。
右臂前摆时吸气,后摆时呼气。
气息从鼻腔吸入,经胸腔下沉至腹部。
再从口腔缓缓呼出。
这种呼吸节奏让她的肌肉在发力时获得持续的氧气供应,避免了因憋气导致的僵硬。
平托这里因为没想到会被瞬间硬吃。
反而有一些力不从心。
她其实跑的问题没有特別大。
就是硬实力追不上。
被调整了突发情况的韦勇丽。
从容斩杀。
压在了后面。
而且差距隨著弯道的深入逐渐变大。
“第三棒韦勇丽!”
“韦勇丽还是经验丰富,进入弯道就开始超越,压过了德国队平托!”
“朝著前面的小鹰国第三棒刘易斯而去!”
“她速度很快,快速接近,刘易斯想要抵抗……”
“但是抵抗失败!”
“韦勇丽不断接近!”
“接近!”
“追上了!”
“弯道硬吃!!!!!!!!!!”
“韦勇丽弯道硬吃刘易斯!!!!!!”
“中国队重新夺回了第三!!!!!!!!!”
下弯道韦勇丽弯道內侧的左腿,落地时承担著更多的支撑与转向任务。
此时她左脚掌落地,足尖內扣角度增至15度。
前掌外侧先接触地面,隨即整个脚掌迅速贴合跑道,足弓像一个弹性极佳的缓衝垫,將落地的衝击力转化为向前的反弹力。
砰砰砰砰砰。
继续加速!
就这样一个身位一个身位……
竟然在弯道过半的时候。
就给原本反超过去不少的小鹰国。
再一次压在了身后。
並且这一次。
不像是孔令薇或者袁奇奇。
她的实力可要比这两个人强的多。
而小鹰国这边的第3棒。
却没有比前面跑的更快。
安娜贝勒·刘易斯,个人的最好成绩也就是今年创造的11秒36。
在此之前,她的最好成绩也不过就是11秒50。
但你別看这个成绩突然提高了这么多,事实上她的硬实力其实进步不大。
那是因为这一枪的风速接近满风速。
在1.8米每秒的风速下才跑出11秒36。
这个成绩其实比硬实力11秒46的人快不了多少。
而韦勇丽在这里……
硬实力早就已经在这一次的比赛里面证明过了。
直逼11秒05以內。
硬实力起码报了她0.4秒。
那这样,光是追上,可不够。
韦勇丽趁热打铁。
她要在这里。
拉开和小鹰国的第三棒差距。
帮助中国队。
拿下仅次於美国和牙买加的位置。
说白了跑到这里,不管是怎么样……
都看见了爭取奖牌的希望。
之前也许没预料,但是机会出现了……
那就要去爭取一把。
苏神一直都是和二沙岛这么说的。
那么这些在二沙岛成长起来的运动员。
自然也每个人都耳濡目染。
把这些话记忆在了心里。
所以,面对突然出现的机会。
韦勇丽什么也不想。
就是往前冲。
一直往前冲。
她要儘可能拉开和身后刘易斯的差距。
要给陈娟爭取拿到奖牌的机会。
第一次凑齐二沙岛的全员阵容就能衝击奖牌……
说真的,最开始的时候。
別说韦勇丽。
陈娟恐怕都没敢想。
但是。
有时候机会来的就是这么的措手不及。
就连袁郭强和余位力等人,现在都意识到了什么。
如果这一棒能拉开差距。
那么。
今年直接女子接力队衝击奖牌。
都不是不可能了呀。
当然不是不可能。
而且是大有可能。
你別看小鹰国前面都依靠接力的瞬间反超过去,但那是因为前两棒,咱们都是小萌新第一次上大赛的决赛舞台。
一切求稳即可。
所以这个地方的发挥自然不如这些经验,老辣的欧洲队。
但是。
第三棒和第四棒之间。
袁郭强篤定。
不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她非常坚信这一点。
原因很简单。
因为第三棒和第四棒。
是陈娟和韦勇丽。
这两个人交接的话……
绝对不会比这些欧洲队伍要差。
她俩的默契和经验。
以及交接的成功率。
以及交接的能力。
都是队伍里最强的。
所以如果在最后一次交接不会吃亏的情况下……
韦勇丽这里只要领先。
那就绝对有可能。
衝击奖牌!
砰砰砰砰砰。
韦勇丽左腿蹬地时,膝关节从弯曲140度迅速伸展至170度,这个过程中,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和股二头肌大腿后侧像一对配合默契的弹簧,先压缩再爆发,將力量从大腿根部传递至脚尖。
砰砰砰砰砰。
而右腿作为外侧腿,则更侧重摆动的幅度与速度。
右腿抬起时,髂腰肌发力將大腿向上提拉。
膝关节弯曲角度保持在130度,避免因抬得过高而浪费体力。
当大腿前摆至与地面平行时,小腿像钟摆一样自然前伸,脚跟先著地,隨即滚动至前掌,整个动作流畅得没有一丝卡顿。
她和后面刘易斯的差距。
也在肉眼可见的放大。
一米两米……
甚至还在增加!!!
“韦勇丽……正在不断加速,不断拉开!”
“她已经完全拉开了和小鹰国第三棒的差距!”
“我们……”
“我们有机会衝击奖牌啊!!!”
“女子歷史上……第一次有机会衝击奖牌啊!”
我要帮助小娟姐。
拿到奖牌。
等了这么多年。
她一个人在这里等了这么多年。
终於等到我们了。
这次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了。
我一定要帮她。
帮她实现愿望。
不要让她每一次的第四棒……
明明有能力却无法展示自己啊。
砰砰砰砰砰。
这个时候。
陈娟也看见了后面韦勇丽不断清晰的身影。
即便是她也没想过。
这么快。
这么快,竟然就有机会衝击奖牌了。
仅仅是刚换上全部二沙岛阵容第一次大赛啊。
这……
陈娟深吸了一口气。
这难道就是小添哥说的。
隨时都要做好准备吗?
不仅仅是200米。
难道还有4x100米的机会吗?
既然如此。
200米我能抓住。
4x100米。
我。
也能!
既然这么快就有机会让我们衝击奖牌,那这没奖牌……
我就要了!
可陈娟不知道。
其实苏神说的话。
可不仅仅这么简单。
现实。
永远比你想像的。
还要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