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大结局
洪武二十八年秋,金陵皇极殿。
晨曦透过雕窗棂洒在御道之上,朱元璋端坐龙椅,目光如炬扫过文武百官。
征北大军凯旋已过三日,但朝堂上关于蒙古战事的议论仍未停歇。
“启禀陛下。“兵部尚书出列奏道,“北元残部虽败退漠北,然其主力未损,臣恐其休养生息后卷土重来。“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文官行列首位:“国师有何高见?“
林澈缓步出列,玄色朝服上的仙鹤补子随着他的动作泛着微光。这位年过甲的老臣虽鬓发皆白,双目却依然清明如初。
“陛下,“他微微躬身,“漠北之事,臣确有拙见。“
满朝文武顿时屏息。
谁不知国师林澈虽不常发言,但每每开口必是石破天惊之论。朱元璋倾身向前,显出极大的兴趣:“国师但说无妨。“
林澈却不急于回答,只向殿外微微颔首。
一名侍卫手捧鎏金托盘疾步而入,盘中盛着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
“此信来自漠北,请陛下一观。“林澈的声音平静无波。
朱元璋接过内侍转呈的信件,拆开火漆时眉头微蹙。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逐渐凝重,持信的手竟微微颤抖起来。
信中详细记述了此次北征的诸多细节:明军如何出其不意地深入漠北,如何截断元军粮道,又如何利用沙漠地形设伏歼敌。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封信竟出自北元太师哈剌章之手——那个朱元璋苦苦追寻多年的死敌。
“.明主临朝,将士用命,此诚天命所归。吾虽败犹荣,唯叹生不逢时“朱元璋读至此处,不禁朗声大笑,“好个虽败犹荣!“
信中还特别提到一位“金陵先生“,称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朱元璋猛然抬头,目光如电射向林澈:“这封信如何到了国师手中?“
林澈从容不迫地躬身答道:“三年前,臣奉命组建'谛听卫',已渗透北元王庭。哈剌章此信本欲送往高丽求援,被臣截获已有月余。之所以此时才呈报陛下,是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谁也没想到这位看似文弱的国师,竟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布局今日之战。
工部尚书李炜率先出列:“陛下圣明!国师深谋远虑,实乃我大明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