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辛屈所料一般,子旬开始行动了。
他一边折腾起自己的同族兄弟,让他们换上衣服,同时将家中继承人、大部份子嗣,全部送来殷地。
目的不言而喻,控制质子的手段,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然后他有意放纵下边非同姓的诸侯、伯。
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组织不少兵力,同时也暗中让一些同姓诸侯去敲打他们。
当然,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杀鸡儆猴。
不管是辛屈还是子旬,目的都是为了尽快获得大量人力与军队,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刺头拔掉,剩下的收服,哪怕充作二线军队,也绝对不要给对方赚去。
然后不到三个月,辛屈这边就看到了他想要看到的画面。
大量非子姓贵族,奴隶部落,以及一些东夷族系的伯爵,被迫放弃家产与土地,带上子民与奴隶,直挺挺投奔辛屈来了。
辛屈也不矫情,照单全收,然后给他们不少的名分。
并把边疆地区,全部安排给他们。
相较于子旬那般一勺烩的做派,辛屈这边也是表面和气,但暗地里做的事情,可比子旬狠多了。
这些投奔他的人,会根据他们的族系、商盟地位、部族盟友实力等多方面打分比较。
凡是族系偏中原与十三姓沾亲带故的,这个分数就高。
接着比较商盟地位,这个地位并不是简单的谁有钱,而是谁家有手艺。
重点被子旬针对的部族,往往就是因为有一门手艺在,可能影响局势变化,而这样的族群在商盟地位一向颇高,基本等同于能征善战的部落。
而这样的部落,也往往最是容易被吞并。
因为有技术,他们到哪里都能混口吃的,自然不用上前线,而是会被分批安置在长城沿线,成为世袭工匠。
最后就是比拼人脉了。
除了辛屈这边的人脉要考虑,对子旬那边的人脉也得考虑,如果人脉多,那就是适合交游的人。
这样的人,就得安置在中间位置,然后去跟对方谈判。
可以说,一通搞下来,辛屈不仅完成了南方族系的分层,还成功为前线获得一大批肉盾。
他们被击败,不代表没有火气。
全部安置在后方,那也是对奋勇杀敌立功的勋贵军侯功绩的无视,按照他们之前的商盟功绩来分,那大家伙也没意见。
毕竟商盟可是赚钱的地方,幽燕的很多贵族,或多或少都会牵扯商盟贸易,有贸易就有往来基础,排斥感也就能极大降低。
而且掌握技艺的人,到哪里都吃香。
辛屈内部也因为这些部落为了站稳脚跟,大量生产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而迎来手工业产品大爆发。
在非工业化的时代,任何需要人工手搓的玩意儿,都是值钱的。
哪怕是夏布的衣服,这玩意儿在后世基本没人看,是因为化纤衣服的蓬勃生产,这才降低了衣服的生产成本,才让遮盖身体的衣服,显得不那么值钱。
但现在,辛屈有了一批匠人族群加入,后勤压力一下降低了很多。
终于是可以腾出手来,做更多的准备。
比如,渤海附近的海豹、黄海附近的湾鳄猎杀行动。
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多地方是可以看到海豹与湾鳄的。
很反常识的一点,那就是这些动物族群,是具有迁徙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