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笑的是,冯小钢之前还说‘两年打磨剧本’,就这成品?怕是两年都在摸鱼吧?电影烂就承认,别找借口甩锅给院线,这种态度,以后谁还愿意看他的电影?”
随着各种抨击声频繁冒出,《非诚勿扰3》的单日票房数据更是节节下降。
元旦三天,同期上映的《年会不能停!》《潜行》《一闪一闪亮晶晶》《金手指》等电影,全部顺利破亿。
反观《非诚勿扰3》,仅有不到6000万,彻底拉了坨大的。
这场闹剧,最终以冯小钢的“沉默退场”告终。
反观龙翔院线则借着这次事件,进一步打响了“数据化排片、公平透明”的名声,
不少观众甚至表示,以后看电影优先选龙翔院线的场次,至少不会被烂片浪费时间。
至于冯小钢,经此一役,本就岌岌可危的口碑更是雪上加霜。
网友们纷纷预测:“这之后,怕是再没人敢给冯小钢投资拍电影了。”
而这种猜测,很快便得到了印证。
面对《非诚勿扰 3》票房口碑双扑、排片暴跌的局面,爱奇艺率先按下了“止损键”。
当天,官方就宣布彻底撤离该片的所有宣发资源,将原本用于《非诚勿扰 3》的营销费用、渠道资源全部转移到了新片《一闪一闪亮晶晶》上。
这部由爱奇艺联合13家出品方共同打造的爱情奇幻片,虽然题材不算新颖,但凭借清新的画风和主演的高人气,上映首日票房便突破1亿。
社交平台上,“双向暗恋”、“时空穿越”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显然是更值得押注的潜力股。
而爱奇艺的这一操作,几乎等同于公开宣告与《非诚勿扰 3》切割。
同时这也意味着,从今往后,冯小钢已彻底被爱奇艺这个曾经的重要合作伙伴给抛弃了。
毕竟在影视行业,资本永远只追着能赚钱的项目跑,没人会为一个注定亏本的烂片持续投入。
紧随爱奇艺之后,参与《非诚勿扰3》发行工作的其余 5家发行方,也纷纷选择撤退。
有的终止了线下影院的物料投放,有的撤回了线上平台的推广资源,甚至有发行方直接在内部会议上表示:
“一部连基本回本希望都没有的电影,继续耗着只会让损失扩大,没必要再留恋。”
短短两天时间,《非诚勿扰3》的宣发团队便彻底土崩瓦解,只剩下几个零星的工作人员处理后续收尾工作,
昔日被寄予“翻身厚望”的大片,彻底沦为了无人问津的弃子。
此时,东阳美拉影业的办公室里。
冯小钢独自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方,背脊佝偻着,整个人像是一颗被霜打过的茄子似的,毫无往日“贺岁档之王”的意气风发。
办公桌上正散落着《非诚勿扰3》的票房报表和差评截图,刺眼的红色数字和尖锐的评价就像一把把刀子,扎得他心口发疼。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从今天开始,自己的电影之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彻底废了。
毕竟在影视圈,资本的信任只有一次。
当年他带着东阳美拉与华宜签约,靠的是过往的口碑和票房号召力。
可这些年,从《我不是潘金莲》的争议,到《只有芸知道》的票房失利,再到如今《非诚勿扰3》的彻底扑街,他已经连续多次让诸多投资方亏本,早已耗尽了资本对他的最后一点信任。
更残酷的是,现在的影视市场早已不是他熟悉的模样。
年轻观众不再吃“情怀牌”那一套,更看重剧情的创新和角色的共鸣。
资本也更愿意把钱投给能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的新锐导演,或是像陈飞那样既有优质内容又有技术加持的团队。
反观他却还停留在过去的创作思路里,试图靠老梗、老演员、老套路赢回观众,结果只能是被市场远远甩在身后。
这一刻,他突然想起刚入行时,凭着一股冲劲拍出了《甲方乙方》,开创国产贺岁档的辉煌。
想起《非诚勿扰 1》上映时,影院里满场的笑声和票房飘红的喜悦。
可再看看现在,自己拍的电影被观众嫌弃“过时”、“尴尬”,连院线都懒得给排片,甚至要靠炮轰院线博眼球,最后却被数据狠狠打脸。
这种从云端跌落泥潭的落差,让他瞬间苍老了好几岁。
办公室的门这时被轻轻推开,助理小心翼翼地走进来,递上一份文件:“冯导,这是几家投资方发来的解约意向书……
还有,爱奇艺那边也传来消息,说后续的合作计划,就到此为止吧。”
冯小钢接过文件,手指微微颤抖,却连翻开的勇气都没有。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几份解约书,更是他电影生涯的“判决书”。
从今往后,或许再也不会有人拿着剧本找他执导,再也不会有资本愿意为他的电影买单了。
他将彻底从这个他奋斗了几十年的行业里,黯然退场……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办公桌上,却暖不了冯小钢冰冷的心。
想当初,他和张一谋、陈凯哥三人,可是被整个行业奉为“华语电影圈三巨头”的存在。
那时候,张一谋凭借《红高粱》《英雄》打开国际市场,用恢弘的镜头语言和浓烈的色彩美学,成了国产电影“走出去”的代表。
陈凯歌则以《霸王别姬》奠定了影史地位,哪怕后续作品偶有争议,也始终保持着对“人文情怀”的追求。
而他冯小钢,靠着《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电影,成功开创了国产贺岁档,用幽默接地气的故事,承包了一代人的新年笑声。
那句“冯氏喜剧”,曾经可是票房的金字招牌!
后来陈飞横空出世,从《活埋》到《心路放》,再到如今紧锣密鼓拍摄的《三体》,每一部作品都精准踩中市场需求,既有现实深度,又有商业爆发力,短短几年就跻身顶级导演行列。
自那以后,“三巨头”也变成了“四巨头”。
那时候的冯小钢,虽然心里有些落差,却也没太在意。
他觉得自己还有“贺岁档情怀”这个底牌,总有一天能重新追上。
可如今再看,其他三人哪怕自身仍有争议,却依旧稳稳屹立在影视圈的顶端。
张一谋虽然拍了《长城》这样的争议之作,但很快用《悬崖之上》证明了自己。
陈凯哥即便《道士下山》《尘埃里开》评价两极,可《志愿军》系列依旧能拿到顶级投资,邀请到朱一龙、辛柏青等实力派演员,在主旋律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而陈飞更是夸张,不仅电影作品部部爆款,还涉足了科幻领域拍摄《三体》,野心和实力都肉眼可见,旗下的飞跃影视和龙翔院线更是成了行业标杆,话语权越来越重。
反观他自己,却彻底被这三人远远踩在了脚下。
张一谋还在拍着投资数亿的大片,陈凯哥仍能主导主旋律巨制,陈飞更是开启了国产科幻的新篇章。
而他冯小钢,却只能抱着“非诚勿扰”的情怀不放,拍出一部被观众嫌弃、被资本抛弃的《非诚勿扰 3》,最后甚至连炮轰院线都变成了笑话。
曾经四人同框参加活动时,他还能和张一谋、陈凯哥、陈飞平起平坐。
可现在,怕是连行业峰会的邀请函,都很难再收到了。
资本追着另外三人跑,观众期待着他们的新作品,而他,只剩下“过气导演”的标签,和一抽屉无人问津的剧本。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冯小钢拿起桌上的打火机,想点根烟,手却抖得厉害,火苗好几次都没点着。
他突然觉得很可笑。
当年他还调侃张一谋“太功利”,吐槽陈凯哥“太文艺”,看不上陈飞“太年轻”。
可最后,偏偏是他这个“最懂观众”的人,被观众和市场给直接抛弃了。
他知道,从今往后,华语电影圈的“巨头导演”里,再也不会有他冯小钢的名字了。
他只能远远看着另外三人继续在光影世界里发光,而自己则只能留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慢慢被遗忘。
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属于他的时代,真的在这一刻彻底结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