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战爭后遗症2
其实就算有合法继承人,这时候继位也是个苦差事,保不齐还要命。原本很强大的奥斯曼苏丹国自打招惹了大明帝国之后,就一直被按在地上摩擦,国力损耗很大。
这次穆拉德四世的豪赌,把最后一点家底也给输光了。在法奥港作战的近卫军团已经拒绝再服从苏丹的命令了,不想再像绵羊一样被一群群打死。如果继任者处理不好这群军人的诉求,保不齐会被反戈一击。
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时刻,往往会有个女人站出来。比如唐朝的武则天、埃及的女王克里奥帕特拉、英国的女王维多利亚、俄罗斯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以及法国的圣女贞德、中国的木兰等等。
不出意料,在奥斯曼苏丹国群龙无首之际,又一个女人勇敢的站了出来要力挽狂澜。她叫柯塞姆,是慕拉得四世的母亲,也就是奥斯曼苏丹国的太后。
太后干政本来不太容易,各地贵族如果不支持,分分钟会被赶下台。可这个时机挑的比较好,根本没人乐意接烂摊子。而柯塞姆也聪明,她没说要垂帘听政,而是打出了一张谁也没想起来的底牌,易卜拉欣王子!
前面说过,穆拉德四世登基之后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兄弟,凡是一个爹生的兄弟,不管母亲是谁一律弄死,这样就没人能和他爭夺苏丹头衔了。
想的是挺好,执行的也比较彻底,可惜他没算到自己27岁就会死,而且连个儿子也没来得及生。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或者忘记了,穆拉德四世实际上还有个弟弟活著,名叫易卜拉欣.本.艾哈迈德。
他和穆拉德四世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为什么没被除掉呢?三个字,精神病。易卜拉欣从小精神就不太正常,后来目睹了兄弟们被一个个干掉,精神上压力过大直接就疯了。
穆拉德四世只是为了保住苏丹位置才对手足下手,既然易卜拉欣疯了,也就失去了继承权,没必要赶尽杀绝。於是就把亲弟弟软禁在王宫里,一下子关了十多年基本没露过面,所以被绝大多数人给遗忘了。
但柯塞姆太后没忘记这个亲儿子,在穆拉德四世暴毙之后,马上就提出让易卜拉欣继位,並得到了贵族们的拥护。只是易卜拉欣的神经状態暂时无法执政,这才由柯塞姆太后帮忙,实际上就是垂帘听政。
做为奥斯曼苏丹国的近邻和劲敌,波斯也没閒著。眼见著一世仇敌和对手突然撒手人寰了,萨菲沙赫不由得孤单寂寞冷,感嘆从此之后再无对手,索性也去下面继续当敌人吧。
就在穆拉德四世暴毙后的第十天,波斯萨菲沙赫也在伊斯法罕的阿里卡普宫里一命呜呼了,据说是被一条毒蛇也咬了,死於睡梦之中。至於说王宫臥室里有没有毒蛇,这事儿外人就没法指手画脚了。
根据海军统计司的密报,萨菲沙赫死因確实是中毒,但不是蛇毒,而是鸦片。波斯地区自古就盛產罌粟,很多贵族都有吸食鸦片的习惯。但这次萨菲沙赫吃的有点多,同时还喝了烈酒,手段很像自杀。
不过海军统计司认为自杀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在两天前萨菲沙赫还召见过阿巴斯港的郭利汗,向其询问与大明缓和关係的可能性与具体步骤。
既然已经想投降了,也已经为投降开始准备了,为什么突然又要自杀呢?太不符合逻辑了,所以他杀的可能性更大。
可到底是谁谋杀了萨菲沙赫,海军统计司也提供不了確实证据。他们只是有个推测,按照谁受益谁有动机的原则推理,萨菲沙赫的妻子是第一嫌疑人。
萨菲沙赫的儿子当时只有6岁,如果萨菲沙赫死了,肯定是由这个儿子继位。可6岁的小孩子根本管理不了国家,就得由萨菲沙赫的妻子、新任小沙赫的母亲来摄政,或者叫垂帘听政!
这时候肯定会有读者要问,奥斯曼苏丹也是垂帘听政,为什么不怀疑柯塞姆太后是凶手,新手杀死了儿子穆拉德四世呢?
问的很对,確实有这方面的可能。但经过对现有材料的详细分析推理,穆拉德四世的死对柯塞姆並没有太大好处。万一近卫军团和贵族们不愿意让一个疯子王子继位,柯塞姆可能还会面临很大危险。
而萨菲沙赫的妻子可汗姆获利的可能性就太大了,她不光把亲生儿子推上了沙赫位置,本人还成了摄政太后。在权力欲望方面是不分男女的,许男人为了权力杀父弒兄,就得许女人为了权力谋杀亲夫。
那可汗姆做为王后有能力在杀了丈夫之后大权独揽吗?波斯贵族们难道都是笨蛋吗。关於这个问题,海军统计司也给出了比较详实的证据,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民族。
安娜.可汗姆不是波斯人,她出生在亚美尼亚。在16世纪到17世纪这段时间里,亚美尼亚人对奥斯曼人非常恨,因为经常挨揍。
穆拉德四世在决定与奥斯曼人开战前,为了拉拢更多支持者,就用联姻的方式拉拢了亚美尼亚贵族,让他们出人又出钱与奥斯曼人死磕。
可是穆拉德四世没有坚持如一,在这次的世界大战中放弃了原来的诉求,转而与奥斯曼人和平共处了,並打压了坚决要和奥斯曼人战斗到底的亚美尼亚贵族,这就埋下了祸根。
如果穆拉德四世的策略是对的,亚美尼亚贵族们就没机会翻身了。然而事实证明穆拉德四世不光错了,还大错特错,並因此要遭受大明帝国报復。
然后亚美尼亚贵族们就有机可乘了,借著与大明帝国修復关係的说辞干掉穆拉德四世,恐怕也是一部分波斯贵族的想法。
毕竟空口白牙的与大明交涉太没诚意了,换个与奥斯曼苏丹国不共戴天的沙赫掌权更符合大明帝国利益,也就更好说话了。
到底波斯內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大明帝国又是什么態度,欧洲人真顾不过来。他们更在意的是另一个国家的反应,沙皇俄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