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勋贵们也能!
而柳角与部分的秦国进士们不同,他是平民出身。
朱谊汐点头:“让他们去往南洋建立分支也不错,到时候成绩反而会超越大明呢!”
这种淘汰的几率大,但收获也是多的。
张承志也代自己的几个庶出弟弟,应允了这件事。
要知道读书苦,十年寒窗,天底下遍地的读书人,每年络绎不绝的考取功名,科举不断兴盛的同时,给朝廷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
“娘的,早知如此,还不如去藩国呢!”
按常理来说,在秦国考中进士也就够了,但大明会试,则超其一筹。
随便一个侯爵,伯爵,哪个没有千顷地?
可惜这样的好事,定国公府沾不到多少,因为当时他们本就没有多少土地。
在秦王抵达河内之前,他甚至没有自己的姓氏。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这种情况还会再持续几百年,安南的科举与朝鲜一样,成为少数人的竞争。
他们这支规模达到数百人的队伍,都来自于秦国,大明的第一亲藩。
他抬头望着这人流如织的队伍,几乎是一眼望不到边,那城头上硕大的崇文门三个字,直让他发愣。
拿出一块铜圆,他忍住买了下来。
昔日朝廷为开拓辽东,以一换二,换三,甚至在吉林以一换五,将大量的勋田放置在了东北地区。
正所谓龙生九子,个个不同,勋贵妻妾成群,诞下的子嗣自然不少,混吃等死的也不在少数。
在此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一朝,必然是文盛武衰。
徐延宗摇头:“人家带来的是嫁妆,若是取用,得事事求人,家中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演武堂,军队的人数也是日趋变少。
“说不好,我还会被打回来……”
“就如同军队,边军比京营强盛,其在于风雪的磨砺,环境改变人……”
为了建立藩国,儒家体系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无论是辽国赵国魏国还是越国,都会有孔家人去支援,源源不断的分支入藩国,建立道统。
“漠北逆匪清剿完毕,绥远斩杀万余,俘获三万七千人——”
“道路真是宽阔啊!”
毕竟读书,可是要用抑扬顿挫的话来朗读课文,其间的难度比大明学子多了一倍。
没办法,这就是人性。
柳角看着领队那坚毅而激动的表情,才觉得其真的。
但秦王来了,他颁布了《赐姓令》,按照《皇明千家姓》的排列顺序: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
对于官话,他倒是顺畅。
其他勋贵也就罢了,但定国公府不过是外强中干,这般倒是不奇怪。
“父皇,那勋贵之中不知多少人苦熬,受困于嫡庶之道,不得不屈居之下,与其让他们在京中醉生梦死,还不如跟我一起去往湘国建功立业!”
张承志郑重道:“听说那广平公主陪嫁都有十万贯,这还只是养女,如果若是亲公主,二三十万打不住。”
徐延宗则郑重道:“屏藩建国,乃是朝廷的国策,我徐家又岂敢落后?”
谁不想继续努力,与全天下的人竞争,在官场上大踏步跃进?
“况且殿下威名远扬,在您麾下效力,自然不会辱没我等,甚至借光而耀族呢!”
湘国就缺人才,不吝啬试错。
现在,更是跨越万里海疆,抵达了天下的中心——北京城。
想到这,徐延宗就感觉到羡慕。
无它,盖因为湘国已经打下,用不了两三年,等到朝廷派遣的国相将湘国治理个七七八八,湘王就可以就藩了。
想到这,朱谊汐就想起了蒙古的长子西征,这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藩国之主,还是亲王,都不是他们二人能够招架得住的。
柳角对于白嫩的女人,倒是吞咽了下口水就没看了,反而将目光聚集在沿街叫卖到报童上。
在一群宾客之中,徐延宗二人倒是最显赫的。
徐延宗与张承志,竟然只敢在普通酒楼,点上一桌五块钱的酒菜。
不仅是建设藩国,同时也是削减孔家的力量。
“殿下为照顾你们,特地让人空出秦王府,让你们入住其中,免受打扰。”
其他勋贵们为了骑马,甚至特意养了庄园培育,他们却只能守着几匹马在马厩。
“边军数万,縻废数百万,朝廷是真有钱啊!”
聊了片刻,湘王觉得不可思议:“定国公府派遣子弟去湘国?”
“怎么了?”一旁的同伴问道。
一应的家仆早就出门迎接。
对于湘国来说,这些勋贵子弟,即使再不堪用,但到底也比没有强。
众人无不感动而奋进。
徐延宗、张承平谦虚地应下,候在一旁。
“殿下客气了!您不嫌弃我俩叨唠……”
随着东北的持续开发,京畿与辽东的差距减少,已然是相差无几,如今来看已经是大赚了。
湘王随着年岁的成长,倒是面相颇为孔武有力,声音粗糙,双目有神,圆脸。
能够适应的人自然会继续下来,而不能适应的自然就会被淘汰。
由此,朱元璋一开始设计的文武制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破产了,土木堡之变不过是加快了其步伐罢了。
“父皇,孟母三迁的故事影响颇多,那些纨绔子弟在京城,自然是走马斗鸡,玩的不亦乐乎,一旦去了南洋,则必然会是脱胎换骨了。”
“要知道,虽然文莱名胜颇多,田地不少,但到底也是个荒凉之地,遍地都是草树木,可不是宜居的好地方……”
剩下的话,他也没好意思说。
湘王沉声道。
到时候形成制度,源源不断的出国,然后再反哺大明,对于勋贵体系来说,可是利大于弊!
……
换句话来说,前来北京参加会试的进士们,多数是世家大族出身,要么就是地方的豪族,而他只是平民。
庞大而又豪奢的秦王府,让他们下巴都快震掉了,同时又感受到秦王那满满的深情。
他们将全力以赴争夺名次,为藩国争光。
如此庞大的数字,其中的压力可见一斑。
柳角更是暗自发誓,绝不能辜负这个姓氏,也不能辜负秦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