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顾氏女,徒有其表。”
只一两个月的功夫,姜池就看穿了顾幼仪的底细。
虽然他还是没有搞清楚,顾幼仪为何会有“预知”的神通,但她本人肯定不是聪明人。
或许是道听途说,或许是有奇遇。
但,就顾幼仪本身的头脑,是根本无法推演出这些“未来”的。
而且吧,就算顾幼仪有奇遇,她也太蠢了,根本就是辜负了老天的恩赐。
她似乎只知道结果,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就像是一个无意间知道答案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跑到大人面前来炫耀。
孩子的做法,并不能真的震慑住大人、并让大人赞叹、折服,反而会引起大人的疑心。
普通的大人也就罢了,若是再遇到一个聪明绝顶的妖孽——
咳咳,顾幼仪的话,果然不靠谱。
不信任她的头脑,连带着连她的眼光、见识,甚至于话里的词句,他都表示质疑。
唯一能够上朝的女子,大抵就是摄政的太后。
“联姻梁王,从岭南又杀回江南,好个顾氏女,好精明的谋算!”
比如北朝的几位太后,都曾经手握重权,在前朝听政。
但,姜池聪明啊,去伪存真,经过一番筛选,还是得到了非常靠谱的情报。
顾家会逃离,似乎也是因为顾氏三娘将此神器“出卖”给了南朝的陈端,北朝朝堂上下震怒,顾家为了避祸,这才不得不“消失”。
顾倾城也是个腹黑的主儿,揣着明白,跟姜池寒暄客套。
而根据姜池收到的最新情报,梁王已经在建康即位,新皇登基的消息,即将传遍天下。
“顾绎带领家小,阖家北逃,只有一个顾卿跟随顾衡去了岭南。”
这是大势所趋,更是历史的必然。
他以及他的谋士,都很信服顾幼仪的“预知”。
他深深的望着顾倾城的眼睛——
顾幼仪就占了一个“蠢”字,姜池从一开始就pass掉了。
只有奇遇,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也是枉然。
关键是她说出来的不是初级版本,而是非常系统、非常严谨的制度。
姜池失望之余,则愈发好奇:到底是谁?
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姜池继续当他的司马,继续追随宇文珩夫妇。
他真正想要的,也不只是一个具体的官职,而是一场艰难却注定伟大的斗争。
直到来到江边,开始听到另一个顾氏女的故事。
女皇帝?
不对啊!
顾氏不是联姻梁王了嘛。
“她看轻某了!”
陈端做了皇帝,她会成为皇后。
大体的框架,具体的流程,相关的学科,选拔后的种种晋升,顾倾城都有一套非常详尽的理论。
这不是凭空说一句“考试选官”的空话,而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策略。
“找个时间,接触一下吧!”
书童从小就在姜池身边伺候,陪着他一起长大。
姜池可是聪明绝顶的天才,头脑格外灵光。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
读书,骑射,有些小贵女,比儿郎都要飒爽、优秀。
而对于一个满心嫉妒的人来说,她有关“对手”的话,就不值得相信。
在他的脑海中,一个多智近乎妖的女子形象,愈发鲜明起来。
“顾氏三娘?顾氏长房的嫡幼女,闺名一个‘卿’字。”
说话的事姜池身边的书童。
顾家三娘呢,却已经开始想着突破一切束缚——
他只是想打破世家的垄断,破除腐朽的选官制度。
可是她们依然不能坐在主位上,有的还要架上屏风。
前段时间,已经进入北朝的权力中心的顾绎一家,一夜之间神秘消失,愈发让顾家种种段子甚嚣尘上。
若不是那个想法太过惊世骇俗,他早在顾倾城说出“科举选士,不限年龄、出身、性别”的时候,他就该想到了某个可能。
祸水:……虽然都姓姜,但姜池应该不是姜太公的后人吧。
“姜司马?好巧!”
他姜池岂会浅薄至此?
他真正愤懑的不是自己的遭遇,而是世道的不公,是规则的束缚。
除了文状元,还有武状元,以及各种奇才。
或许还有局限,但只要有人辅佐,应该也能成为一方霸主。
“我主要是想看看,顾氏女的‘奇遇’源自于谁。”
姜池在顾幼仪第一次找来的时候,只是简短的聊了会儿天,就发现了这一点。
主公容貌好,确实可以赏心悦目。
但在丑与蠢之间,姜池更不能容忍后者。
不过,他倒没有过于在意。
通过某些细节,以及从顾幼仪口中探听到的消息,姜池猜测,某个军中神器,似乎也跟顾氏三娘有关。
书童听到姜池对顾幼仪的评论,不禁有些好奇,忍啊忍,终于忍不住,便问了出来。
上等精盐,价值不菲的,都跟顾氏三娘有关。
……
“顾三娘,你、你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