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心生嫌隙
且说在奉天门前陛辞完毕后,贾环怀揣著乾盛帝赐下来的婚书,护送林黛玉一行离开皇城,又一逕往忠顺王府而去。
因为林黛玉被封为康乐公主之前,已被忠顺亲王收为义女,现在自然也得向“双亲”辞行,只是这所谓的“双亲”,不过是常规的政治操作罢了,实无父母子女之情可言,所以辞行也只是走过场。
林黛玉倒是很想回一趟贾家,向外祖母贾老太君辞行,但显然是不可能了,所以在忠顺亲王府走完程序出来后,只能乘著鸞舆洒泪出城而去,而薛宝釵想到寄篱在贾家的母亲,也禁不住潸然泪下,感伤不已。
此番离京,一来一回,足有万里路途,关山重重,虽有环兄弟的承诺,但到底是前程未卜,能否重回故土,乃是未知之数!
眼下才正月十六,天气仍旧十分寒冷,从阜城门出了城后,呼呼的西北风直往脖子里灌,冷得仪仗队的乐工们缩头耷脑的,倒是太监段永精神抖擞地骑在马背上,腰杆儿挺得笔直,跑前跑后,吆五喝六,颇有点將军出征的气势。
满桂这小子牙痛般咧了咧嘴,低声吐槽道:“铁牛大哥,你看这位段公公是不是没阉乾净?咋比公鸡还神气!”
铁牛挠了挠头憨笑不作声,而金宝和沐野两名小廝已经差点笑得从马背上滚下来。
贾环也禁不住哑然失笑,这个段永確实有点特別,宫里的太监大多面白体胖,而段永不仅皮肤黑,而且身材矫健匀称,看样子骑术还不错,要不是声音有点尖,还真不像个太监。
言归正传,话说贾环等人从阜城门出城后,顺著官道南行,浩浩荡荡近千人的队伍,车马旌旗,鼓乐齐鸣,乡间赶来看热闹的民眾如潮水般,让本来就行进速度不快的送亲队伍更慢了,走了半天,將近傍晚时份才抵达良乡一带。
此时,一名披掛戴甲的年轻將军拨转马头,来到贾环面前抱拳道:“贾婚使,前面不远就是良乡了,有驛站可供歇息,是否在此暂宿一晚?”
这年轻將军正是五百名公主府仪卫的首领,约莫二十五六岁许,而且有个十分响亮的名字——韩信,不过此韩信非彼韩信,只是恰好同名,沾了前人的光罢了。
这个韩信原是羽林卫的一名副千户,只是临时调来充任公主府仪卫首领,其麾下五百名官兵也是羽林卫,虽然看上去衣甲鲜亮,十分威武,但在久经战阵的贾环看来,不过是一群金玉其外的少爷兵罢了。
羽林卫、金吾卫都是皇帝亲军仪卫,平时主要负责皇帝出行仪仗,基本没上过战场,战力不如京军三大营,跟辽东的边军相比更是差得远,说得夸张一点,那就是一群用来摆谱的吉祥物,中看不中用。
当然,这五百仪卫对付一般的毛贼土匪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当公主仪仗路过时,沿途各州县也会派遣地方军队护送,所以在大晋境內赶路,安全可保无虞。
閒言少敘,言归正转。且说韩千户向贾环请示是否要在良乡驛站驻扎过夜,贾环点头道:“天色也快黑了,便在此地暂住一晚吧。”
於是乎,送亲队伍便在良乡驛站驻扎下来,歇息一晚,等天明了再赶路。
…………
且说贾环一行出城不久,一骑快马便从通州方向直奔朝阳门而来,很快,一封来自辽东前线的急报便逞到乾盛帝的案头上。
此时乾盛帝正在用午膳,打开急报一看,顿时激动得腾的站了起来,脱口道:“努尔哈赤死了?”
乾盛帝一脸的难以置信,又反覆將急报看了几遍,確认无误后才仰天大笑:“哈哈哈,努尔哈赤这老匹夫终於死了,天佑我大晋啊!”
这封八百里加急正是新任辽东经略高第发回来的,上面明確写到金国已派使者到锦州发丧了,而且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黄台吉(皇太极)已继任了汗位。
努尔哈赤无疑是一名雄主,一手將建州女真从一个小部落打造成一个强大的汗国,雄踞辽东,近这七八年来,更是打得大晋军队落流水,完全喘不过气来,儘管前不久在贾环手底下吃了大败,但到底实力仍然雄厚,不容小视。
说实话,乾盛帝对努尔哈赤十分忌惮,如今骤然听到后者的死讯,自然是大喜过望,仰天开怀大笑,不过笑完后,乾盛帝的脸色很快又沉下来,因为年前便有消息传回,说在去年的寧远城一战,努尔哈赤被红夷大炮击伤濒死,如今倒正好印证了这个传言。
难怪建奴急著议和,將庆王送回来,敢情努尔哈赤这老傢伙命不久矣,甚至也许在议和之前,努尔哈赤就死了,只不过秘不发丧而已,现在两国和议达成,这才敢公开死讯!
念及此,乾盛帝不由心生一丝懊恼,当初自己要不是把孙承宗调回来,没有撤贾环的职,而是下令兴师打过辽河去,指不定已经把建奴给灭了,彻底消除这个心腹大患!
自己竟然错过了消灭建奴的天赐良机,乾盛帝越想越懊恼,面色变幻不定,立即便召集大臣到武德殿召开会议。
很快,朝中的文武大臣便赶到了武德殿,庆王和岷王站在群臣之前。
此时消息已经传开了,眾臣都喜笑顏开,为努尔哈赤这个强大的老对手嗝屁而高兴,甚至有乐观者弹冠而庆道:“恭喜皇上,努尔哈赤一死,建奴不足为虑矣!”
“贺喜皇上,天佑大晋,天佑大晋啊!”
“皇上圣明,自有天佑,福泽苍生,使我大晋江山永固!”
一些阿諛奉承之辈趁机拍起乾盛帝的马屁来,而后者的面上却殊无喜色,甚至皱起了眉头。
这时,善於察言观色的大臣才渐渐回过味来,那些拍马屁的官员也识趣地闭上嘴。
刑部郎中徐大化眼珠一转,出班道:“皇上,努尔哈赤这老贼新丧,黄台吉(皇太极)登位未稳,臣以为应趁此良机发兵渡过辽河,定能一举將建奴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