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亿,丁显只能尽力去做。将天下间所有的势力都得罪惨了。丁显自然没有活路。所以丁显找到的生机就是,将一股势力连根拔起。尽快能只得罪一个势力。而不是都得罪。
这一件事情,大体上是做不了的。
毕竟,朱元璋也知道,做这一件事情是需要分寸,单个士大夫其实并不重要,杀了也就杀了。但是士大夫集团作为大明朝廷统治的重要组成,却是很重要的。
只是这封奏疏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暗示应该立朱雄英。
他做了,让朱允炆满意,那是将来出事,说不定朱允炆看在丁显卖力情分上,还能高抬一手,给丁显一条活路。但仅仅是活路而已。其他的就不要想了。
没错。
而丁显想下手的势力是谁?
自然是江南士大夫们了。
要搞钱,就要知道这全天下谁有钱。
毕竟义门郑氏,本身就好像宋儒的很多想法的实践样本。
丁显对义门郑氏下手,并不是针对义门郑氏的。
丁显心中暗道:“义门郑氏。不知道够不够。”
也是何夕到来之后,朱元璋开阔了眼界。才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前文说过,大明是一个权力社会,也就是说,有权的人自然是有钱的。没有权力的人,即便是有了钱,也是怀璧其罪。
他只是在量刑上太狠。但在很多事情上,并没有冤枉人的想法,也没有株连全族,一杀杀一片的想法。
让他为任何人做到这个地步,都是不可能的。
指望义门郑氏的家产填补这个窟窿是不可能的。
他希望的是以义门郑氏为核心,为突破口。掀起一场大案,将江南士大夫全部清理一遍,将他们的财产全部充公,看看能不能有十个亿。
天大地大,没有我的命大。
朱元璋在的时候,对江南士大夫也没有这么狠过,虽然朱元璋发起大案,杀人很多,也很严厉的,但是本质上,能说朱元璋滥刑,但是不能说朱元璋滥杀。
只是丁显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挣脱而今的局面。
但是做这一件事情,需要借口。
这些年来,朱允炆也算历练出来,朝廷之中上上下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朱允炆也是很清楚的。
看似绝对信任。但是将来怎么办?
丁显很清楚,他在首辅位置上做的很多事情,谈不上天怒人怨,但也得罪太多人了。他如此出门,遭遇刺杀。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而今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要他继续。
这就是朱允炆为什么提拔他上来的原因,丁显根基浅薄,声望不足,手腕足够。心狠手辣。只能依靠他朱允炆。而今这个局面,丁显想不做都不行。
这还是他多算了不少。
朱允炆的意思很明显。
丁显沉思了好一阵子,忽然去了文渊阁在立即亲自查找。很快找到了洪武二十五年的一封奏疏,这一封奏疏就是在太子死后不久的。是一封奏请立太孙的奏疏。
如果下手太狠,反噬会很深的。
就朱允炆自己想,他其实希望丁显将大明达官显贵都得罪个遍,从而搞到十个亿。将来朱允炆会很好收场的。无非用丁显一条命而已。但是按丁显的想法来做的,将来这一件事情,恐怕就不会那么容易结束了。
士大夫作为一个人,一个家族,斩草除根,是很容易的。但是作为一个阶层,一个集团,想要根除却是很难的。
丁显而今做的越狠,这些人将来反噬也就越狠。而且他们针对将不会是丁显一个人。而是南京朝廷,毕竟双方杀到这个程度,已经不可能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