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说道:“耿炳文真不在了吗?”
比起徐达临终之前,还在研究新军队的编制与变化,比起耿炳文七十多岁,还完善新防御战术。赵庸虽然年轻,但是当他发现,自己年轻时候打仗无往而不利的那一套,不管用了。过时了。
赵庸看着自己同时期的将领,或折戟沉沙,或缩在后面不敢出头。
一员名叫杨文老将,也不过是指挥使,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斩杀逃将,代掌诸军,才算是将局面给稳定下来了。
毕竟,四五十岁。作为一个大将,很老吗?
赵庸投降容易,他一投降,对南京韩国公一系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毕竟,他们当初都是洪武一朝的失意人物,只要失去了权力,此刻重新得到,才会知道权力是多可贵的。
这种仇不是国仇,而是私仇。
作为韩国公一系推到前线的将领,在朝廷是有人的。他的家人也都在南京。这些人在有利的情况下,都是他的支持。而今却都是他负担。
这就很对不起南京的老兄弟们了。
赵庸的脸色很难看。
耿炳文原本的布置,足够抵挡北军的攻势。
这才是问题所在。
只是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
——
安邑城中。
或许,人感觉自己老了,很多时候是心态上的老。
如果说赵庸这几年最大的感觉是什么?
是老了。
他想学习新战术,根本学不会。
他甚至比傅友德要小一些的。
另外与汉中方面联系,希望汉中能出奇兵,顺汉水直入襄樊之地。将蓝田之敌给包围下来。
只是情况更加岌岌可危了。
只是,朱允炆太爱面子,他才不肯下这样的命令。
耿炳文之死,算是关中战死落下了帷幕。
于是。耿炳文为了以防万一,还有统一调配的需要,这才让洛阳管辖。也就是盛庸负责。
再加上蓝田已经在秦岭山脚下了,有地利存在。
宋晟的使者说道:“世叔,这一件事情,又怎么能骗人啊。世叔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等上几日,就知道真假,只是如此一来,大功就不是世叔您的了。”
韩国公一系内部,他们都觉得,在北京不可能有他们的位置,当初杀蓝玉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少出力。几乎不可能被北边原谅了。
能坚持就坚持。即便坚持不住了,也要在有统一协调的意见,将来也好互相提携。
一般来说都是保留原职,将功折罪而已。
他们拼命想要保住。
很多人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就很顶用。
只是赵庸也要为自己着想。
只是有一些人根本不在蓝田逗留,直接跑到河南去。好在明军到底开过未久,军中还没有腐化堕落,虽然打了败仗,折了主将。但是洪武年间积累下来的老将,不知道多少。
不过,北军胜仗越打越多,就越从容不迫。瞿能的选择也就越多。瞿能一边派人上奏,请京师派官员来接管地方,一方面与蓝田潼关方面对峙。
也是很有名的大官,结果什么也不是。
人一老,就没有那么多心气了。
他固然爱自己的家人与子孙。但是在乱世之中混出来的人内心之中,都是有一股狠劲的。这股狠劲不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
毕竟在乱世之中,什么样的人间惨剧没有见过,什么样的场面没有经历过,这些人内心之中的道德观是后世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也就是心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