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后的时候,解缙又在偷偷的瞟胡大老爷了。
只是那动作未免也太明显了,看得胡大老爷都无语了。
“不是,你那意思,你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还有我的功劳不成?”
解缙闻言低头再次答道:
“虽说这么说显得有些攀缘附会,可事实上,若不是胡相出的那些题的话,下官可能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听解缙这么一说,胡惟庸颇为无语的咂了咂嘴。
似乎…貌似…好像…大概还真是这么回事啊!
毕竟,若是按照原本的科举套路,只考那些四书五经的话,那解缙可能连参加会试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
说白了,解缙固然记性好,但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其实压根比不上那些老辣的士子。
那玩意儿,没别的取巧办法,只能考时间慢慢熬。
听大儒讲解、看私人珍藏的各种典籍、自己慢慢琢磨……
只有这三条路能走,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可无论哪种方法,那都是需要时间、精力慢慢去积累的。
毕竟,这个时代的知识传播,那可是相当不便的。
尤其是一本有大儒注释的经史典籍,那可是得花上大人情,那才会有可能让人借你看一看。
毕竟,敝帚自珍和自私利己乃是人的天性。
正因为如此,解缙这小小的年纪去哪儿读那么些书去?
也正因为如此,解缙他老爹才会说,童子试随便考,后面的随便考考就得了。
毕竟在他看来,自家儿子不可能那么轻易过去的。
结果,胡大老爷冒出来了。
他所出的那些题,看似被胡大老爷诡辩出了各种道理。
可实际上,跟往常士子们看的四书五经屁关系都没有。
说白了,要破题,只能考聪明才智。
而这方面,素有神童之名的解缙谁都不服啊!
因此,解缙说他能走到今天跟胡大老爷有很大关系还真没错!
“唉,你这个年纪踏入朝堂,早早的开始在官场厮混,也不知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这话胡大老爷也是有感而发。
毕竟实打实的来说,解缙的年纪真的太小了。
到如今他还没有十六岁呢。
跟他同年参考的这些士子,普遍比他大五六岁,有的更是他的父辈了。
结果大家稀里糊涂的混成了同学?!
想到这儿,跟解缙简单寒暄了几句以后,胡大老爷忽然问道。
“解大绅,你这厮的性子不是那种适合在官场里厮混的。”
“不过你的才学本官倒是挺认可的。”
“既如此,你可愿去编撰洪武大典?”
“虽是编撰,但同时也是做学问。”
“你这才学、性子,其实干这个倒是挺合适的!”
胡大老爷这还真不是开玩笑。
史上的永乐大典,就是解缙和道衍一起编撰的。
如今,刚好让解缙去和道衍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