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从1983开始 > 从1983开始 第204节

从1983开始 第204节

单看前几集还是不错的,例如登基一场,太和殿门前的‘九龙曲柄盖’有一个从并拢变为张开的特写镜头。

因为王公大臣分布在大院里,皇帝从太和殿后隔扇进入太和殿升座,大院里的人看不见。所以‘九龙曲柄盖’张开,就是告诉全体人员,现在皇帝已经升座。

于是整个环境静悄悄,没有任何声响。

此外表演上也可圈可点,西太后的扮演者完全扔掉话剧和电影中的模式,我们不再听见拉着长腔,装腔作势的语言。

隆裕太后和醇王福晋,都是穿敞衣梳两把头的中年妇女,扮相相同,但演员把她们的窝囊和机灵,分别表现出来了,是截然不同的人物……”

这篇文章不可谓不夸赞,朱家溍先生是清史大家,他一说,立时又吸引了不少观众。

剧也确实不错,可以当成纪录片来看,展现了很多清朝的真实习俗。比如,太监们管皇上不叫皇上,叫老爷子。

此说法,源自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他自己说,内廷太监就叫老爷子,大臣还是叫皇上。

老爷子跟老佛爷差不多,是一种非常尊贵的敬称。

当然我们觉得滑稽,就像慈禧让光绪管自己叫“亲爸爸”——一脑袋黑人问号。

《末代皇帝》亮相不俗,央视放了心,压力全跑到京台这边。

人家大投资大制作,历史正剧,故宫实景,话剧大腕。咱们60万拍42集,狗屁倒灶,大菊胡同相声队,头发还秃……

不自觉就落了气势。

不过京台现在有钱,什么春晚录像带啊,影视金曲合辑啊,《便衣警察》录像带啊,亚运义演录像带等等,一个音像出版就成了金大腿。

有钱,脑筋也通透,从开播前几天起,京城报纸便纷纷报道:

“国内第一部 情景喜剧将于本周末播出。”

“《胡同人家》开创国内情景喜剧先河。”

“42集情景喜剧《胡同人家》,将于本周六晚跟大家见面,每天两集。”

炒概念,观众哪知道什么情景喜剧,一看国内第一部 ,自然有了兴趣。

至于为什么播两集?因为单集时间短,不够看。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短小无力”、“垂死病中惊坐起”、“喝口水就看完了”巴拉巴拉。

书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周六,傍晚。

《京城青年报》报社内,记者于佳佳奋笔疾书,手写速度跟着思路一块狂飙,很快写好了一篇稿子。

这年头媒体行业非常粗糙,记者人数少,信息传播缓慢,所以新闻也少,基本谁逮着谁算。

于佳佳今天没抢着好东西,索性七拼八凑,结合前几天“平安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的消息,写了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发展的文章。

“主任,您看看。”

她拿给部门领导过目,领导仔细检查,见无纰漏便签了字,意思是可以送交编辑部排版。

于佳佳忙活完,回来收拾收拾,准备下班。

还没走,副主编忽然闯进来,招呼道:“临时分派一个任务啊,今天晚上都看看那个《胡同人家》,然后想想有什么能写的。”

“前几天不给他们发过宣传稿么,怎么我们还得看?”

“就是,又不是《红楼梦》,就一情景喜剧。”

“你知道啥叫情景喜剧?”

“不知道啊,但我觉着它不行。京台这次糊涂,吹的那么牛逼,万一观众不买账,你尴尬不尴尬?还不如看看《末代皇帝》,好歹能写点考据文章。”

“你这是主观意识错误,没看先否定,有违你记者立场。”

“我又不跟外头说,什么立场不立场,反正我喜欢《末代皇帝》。”

“行了行了!”

副主编打断争论,道:“别小看这片子。我电视局的一个朋友说,他们可是吵了十来天,最后张永京自己拍板,才让过审。

张永京都知道吧?再过两年就退了,这节骨眼上肯担风险,里面肯定有点东西。你们回去都看看,就算没有,张永京这事也能深入挖一下。”

“成,那我就瞅两眼。”

“不是强制任务吧?”

“自愿。”

“哦,那下班了啊,下班!”

于佳佳哼哼哈哈的拎起包,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里。

她不到三十,却干了七八年记者,结婚离婚,一直等分房分房,结果房子没等来,房改来了。

现跟父母一块住,爸妈在单位任文职,文化都不差。

晚上吃了饭,一家人照例守在那台14寸的电视机前——这也是绝大多数人家的生活节奏。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豪门娇女在六零 拯救男神计划(ABO) 万古第一魔帝 沙雕滞销,帮帮我们![娱乐圈] 败絮 [穿书] 和邪神大人贴贴 八十年代雨很甜 东宫宠婢 [西幻]被退婚的贵族小姐暴富了 真千金竟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