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亚运,我准备买下来。”
噗!
噗!
张桂琴摸摸他脑门,“小非你没事吧?咱这店不挺好么,买它干什么?”
“你要开商场?”李程儒明白点意思。
“这叫扩大经营。”
许非吐出个名词,“做服装生意,无外乎一条路子,品牌有点名气后,就在各地开专卖店。这些店捆绑当地大商场,像王府井那边,一水的外国名牌。
咱们本钱小,弄不了大商场,也冲不出京城,只能搞个小点的过过日子。
那二层楼就不错,够用了。”
咝!
李程儒倒吸一口凉气,你听听这叫人话嘛?
他脑子飞速转动,问:“开了之后,你用自己的品牌进驻?”
“对头,但主要是自选。”
“光卖衣服?”
“卖别的也行啊,比如外面弄一门市,弄点餐饮项目,茶水点心,休闲卡座,见天儿营业……”
许非敲敲桌子,“这么跟你说,什么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扩大规模。往小了说,这叫卖场,往大了讲,这叫商业地产。”
第354章 看房
李程儒自己也能发大财。
但他早早认识了许老师,被忽悠上车,不知幸运还是不幸。
服装生意单调,要么像李柠,自己建工厂,全国开专卖;要么像伊莲,建个商场巩固本土优势。
老马的歌厅有几百平,加装修才四十万。
西单那二层楼千来平,搁后世地图看,应该紧挨着老佛爷。许非吃得下,可他愿意拉上李程儒,自己忙,得有个工具人。
……
安慧桥西北,这里以前叫大屯乡,一片荒地,全是坟。
1986年,政府在大屯乡东北侧划出一道狭长地块,起名“北小条”,盖了十栋居民楼,将村民搬迁。
原址则建了一座弧形大楼,名五洲酒店,酒店后面有绿地,耸立着16栋高层住宅。
这一大片,叫亚运村。
下午,京台的新闻车停在了酒店门口。
车门一开,刘迪领着记者、摄影师跳下来,后面蹭着一位姓许的吃瓜群众。几人进门,不废话,直接开拍。
“再过两天,亚运村正式开村,各国运动员、官员将陆续入住。今天我们就带大家看看这里的准备情况……好了,我们先来到运动员餐厅……”
记者在讲解,许非挂着工作证,自己瞎转悠。
称奇不已啊!
这餐厅的装潢格调,在后世也就稍显古板,绝称不上过时。
空间广阔,能容纳两千多人就餐。餐巾折的一丝不苟,红色靠背的椅子,穿西装系领结的服务生,还有个西式吧台,红马甲的调酒师。
后厨一水的特级厨师掌勺,特设清真食品,自助餐式……
几人看的暗暗咋舌,深感盆景之威,简单在酒店转了转,又去后面住宅。
许老师瞬间精神了,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看房!
话说京城最早的富人区,应该是84年开发的方庄。
当时京城需要一个高档现代化小区,作为对外窗口,同时也为解决干部的住房问题,所以在方庄盖了一片住宅。
什么张国利、刘小庆、丹丹姐,都在此安过家。
那第二批富人区,便是亚运村了。
外国人和明星成为首批业主,“拿大哥大,开汽车,住亚运村”,更是富人标配。1995年前后,房价就特么涨到了11000!
许老师跟着服务员上楼,随便推开一户,耳边立时响起了整齐的语助词:“卧槽!”
刘迪眼睛都瞪圆了,他一处级干部哪见过这个?
“这是两室一厅的,108平。我们还有四居室,200多平的。我领你们简单看看吧……”
服务员充斥着奇怪的优越感,就像房子是她的一样。
许非继续瞎转,头回见这么大的两居室。格局一点不老,客厅超大,窗户也大,阳台隔着落地玻璃门。
主卧挨着洗浴间,浴缸砌着台阶,唯一有时代感的,就是厕所和厨房贴满的白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