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牡丹》主角四位:婉娥、车静芳、谢英、顾秀才。
这个比较特殊,两个书生虽是主角,戏份却少得可怜。反倒是丑角柳大、车大,极为出彩。
《卖油郎》主角两个:莘瑶琴、朱重。
《李娃传》主角两个:李娃、郑生。
《乱点鸳鸯谱》就牛逼了,写的是四户人家,戏份都很重。非要分男女主角的话,就是玉郎、惠娘。
这一算,十几个重要角色。许非把鸳鸯谱放在最后,前面的演员全部出场,搞出一种合家欢的赶脚。
其实说起来,男角远没有女角出彩,因为原著本身写的就是奇女子。
现代人可能觉得没啥,但在古代,有主见、敢爱敢恨、自己择偶、为姊妹两肋插刀,这就是一个奇女子。
而非自甘认命,遇到挫折就一哭,二闹,三上悠……咦?
……
“老板,那我们先走了!”
“走吧走吧。”
“咱也甭回见了。”
歌舞厅内,几个服务员打扫完毕,脱下制服,挥手告别。
马卫都看着俗血两年的地方,满腔凄凉,落寞的关上门,咣啷一锁。在京城颇具名气的海马歌舞厅,就此落幕。
回想开张时,名流云集;如今关门,身边只一个汪朔陪着。他瞅瞅对方,倒重新认识了这位,真义气。
俩人出来,不想走,就在路边戳着。
老马扶着洋槐树,小花哗啦哗啦掉,叹道:“我要是经营不善也就算了,硬生生被人吃黄了,特么的心里过不去。”
“你算账了没有?赔多少?”汪朔叼着烟问。
“前前后后扔里43万吧。”
老马不断摇头,“我特么拿这43万去海南炒楼,我都京城首富了。”
“说这个没用,问题是想辙。”
汪朔蹲在马路牙子上,看着过往车辆,挠了挠大脑袋,“我有个点子,咱们写个剧本怎么样?”
“嗯?”
“我们照着胡同、编辑部再弄个情景喜剧,就在你歌厅里拍,还省成本。海马现在四十来人,总得找点事干。”
“剧本倒好弄,一人一集差不多了。钱怎么找?”
“企业啊!现在影视业红火,都想往里头钻,肯定能拉着钱。”
汪朔说的倍儿自信,老马想了想,道:“这样,一块吃个饭研究研究。许非不开公司么,他最懂了。”
……
海马工作室89年成立,最初只有12人。近年文学愈发不景气,纷纷投奔影视圈,迅速扩张到四十来人。
没有正经的办公地点,常驻华都饭店1154房。
老马很快把人攒到一块,开了四桌,酒足饭饱后敲敲杯子,道:“安静一下啊,今天主要两件事。
一个资质问题。我们以前属于黑户,非法民间团体,现在相关规定出来了,照章办事。准备挂靠在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名下,并在民政部门登记,正式定名为海马影视创作室。”
“你等会儿,这个什么战略研究会干嘛的?”
“听说是个学术团体,啥都研究。那都不重要,反正挂靠了。”
汪朔站起来接着说,道:“第二件,《编辑部的故事》一炮打响,得再接再厉。我琢磨再写一部情景剧,就叫《海马歌舞厅》。
为什么选歌厅呢?因为歌厅这个场所更开放,三教九流什么都可以。我们每人一集,有没有意见?”
“没劲,一集二三百块钱,犯不上费时费力。”
“对,忒少点。”
“回笼还慢,播出了才能拿到钱,等于白干。”
“……”
许非忍不住想乐,这帮作家太缩影了!都92年了,谁特么还清高啊?
梁左在他左边,悄声问:“你觉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情景剧要是没突破,永远在胡同的阴影下。”
“突破?”
“政治尺度、框架、演员、时代感,必须更上一层楼。”
梁左若有所思,刘振云从右边凑过来,“许老师的意思,我们这次不行?”
“不是不行,挣点钱呗。”
果然,就听汪朔继续白话,“这次不一样,我们自己策划,自己拉投资,自己联系电视台,挣钱全是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