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在舟山还有战争戏呢,几千人的大场面!”
蹬车的岁数都挺大,年轻人不干这个,很快进了镇里,压过唯一一条宽街,直奔最东头。那里原先是个厂子,倒闭了,大院被买下来盖成酒店。
条件凑合,主要房间够多,提供剧组三餐。
但拍戏没有时间规律,老爱饿,于是在门口又聚集了一些摊子。俩人下了车,熟门熟路的找到一家,“两条烤鱼,两份炒麦面。”
“好嘞!”
摊主手脚麻利的做好,下拨立马接上。
其他摊子也都有客人,全是收工的剧组人员。忙完几波就坐下,困了用热水擦把脸,泡杯廉价茶闲聊。
聊镇里的工艺品厂起死回生,接了服务公司的大单子。
隔壁家的孩子死活要去拍戏,天天被父母揍。
谢导得是多大的倒爷啊?《鸦片战争》,啥叫鸦片战争?
不急着收摊,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现在随便问一个本地人,都能说出剧组的四五大六来。
他们知道最后的是道具组,因为要清点归拢。
等道具组的都上去,摊主们才起身,或提着自己的煤气灯,或骑着三轮,有的还带着几岁的娃娃。
互相摆摆手,明儿再见,慢悠悠的消失在黑夜里。
第612章 危机感
小镇在深夜睡去,凌晨四五点便悄悄苏醒。
镇中有栋小二楼,现在是影视服务公司的办公点,门口立着布告栏,时常会发布重要信息。已经贴了好几个,最显眼的在中间:
“《鸦片战争》即将拍摄,现需千余名群众演员,有意者来此登记……”
如今尚无“象漂”,多是本地人,图一过瘾,顺便赚点小钱。眼下天蒙蒙亮,一群人借着微光聚集在小楼门前。
“昨天烟花真好看啊!”
“是今天,放的时候都过12点了。”
“蒋琴琴才好看呢,我当时就在下面,她坐在屋顶上,哎,是我女朋友就好了。”
“想屁吃,你以为你是四十岁的中年男孩嘛?”
哈拉了一会,副导演骑着自行车出现,捧着个本道:“今天需要十个丫鬟,十个仆人,五个宫女,五个太监……”
“有没有懂点武术的?”
“我我我!”
“我我!”
“我会!”
还真不少,一个小伙子最为踊跃,“我是太极马大师的弟子!”
咝!
副导演恐怖如斯,“就你了,你演侍卫!”
找齐人手,正想散,忽听突突突声响,一串老式的货运三轮车整齐的停在门前。车上全是各式戏服和道具。
自90年代以来,城乡商品运输繁盛,这种便宜实用的运输工具遍及全国。各地叫法不同,在许老师的印象里,拉人载货的三轮车统称为三蹦子、三驴子。
跟着小楼门也开了,走出几人。
“总算到了,生怕你们来不及。”
“怎么会呢,黄总给我们这么大信任,一定得做好。”
说话间,众人开始清点,某位负责人确认无差,松了口气。
一座影视城带来的影响方方面面。黄总注资参股,救活了一家制衣厂,一家工艺品厂,以后专做戏服、道具。
而自己培养的十几个人才,转变成设计、管理方向。
交接过后,一帮群演涌上去,“谢导是不是今天来啊?”
“今天就开机么?”
“多大场面啊?好想见识见识!”
“好了好了。”
负责人压了压手,道:“谢导明天到,过几天正式拍摄。在这里的戏份比较吃重,总之要靠大家齐心协力。”
“您放心,不给父老乡亲丢脸!”
“我们可是业余里的专业的!”
……
当夜,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