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还没羞没臊的?”
“这,这个。”
朱园园翻出张报纸,过来道:“许老师您瞅瞅,可有意思了。”
哼!
很多年以后,许非瞧她嘴角那颗痣,总会想起那个跟李老师一起做衣服的遥远的下午。
他接过报纸一瞧,噗!
“现实版《我的前半生》,独家采访当事人。”
“热门话题引起大讨论,面对第三者当代女性该如何自处?”
“第三者成‘小三’,新流行词汇诞生。”
整整一个版,正是那篇帖子引发的媒体关注。
最牛的是采访当事人,联系到了那个女人,把公司名和男方名都爆出来了。
他翻翻日期,是昨天的报纸,正想问问,付彪过来了:“哟,您也看呢?我这有最新的,我媳妇最近老给我打电话聊这个。”
“嫂子跟您有啥可聊的?”朱园园自来熟,跟谁都能侃。
“就问我,说你以后出名了,会不会找小三?我说我现在就挺出名的,再说就我这样的,谁能看上?”
付彪、辛白青等凑到一桌,开始八卦。
“小三认钱,您有钱就行。”
“钱我也没有啊。”
“暗指我片酬给的少?”
“没没,绝对没有!”
付彪把今天的报纸往桌上一拍,道:“其实就那点事,古往今来不新鲜。我觉得今儿挺有意思,讨论电视剧的。”
朱园园抢过念道:“近日有关第三者的话题,频频见诸报端,盖源于某网站的一篇自述文章。
前因后果引起公众兴趣,网民还造了一个流行词‘小三’。
一时间,关于婚姻保卫战、男人有钱就变坏、第三者插足等等热闹非凡,去年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趁机在数省重播,收视居高不下。
而同时,又延伸出对影视作品该具备何种品格的讨论。
令人惊奇的是,曾一度在大陆掀起狂热的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成了很多人批评的对象……
以下皆是群众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哎……
许非心情微妙,他对着包子发誓,还真没找水军做舆论攻势。
他只是发了那两篇文章,然后就没动静了。没想到初代网民给力,先是议论的热火朝天,后引出那篇自述,最终被传统媒体注意。
90年代中后期,正是社会大转型,商品经济发展,贫富差距迅速拉大的阶段。
80年代那帮倒爷算第一批有钱人,92年之后起家的算第二批,并且基数增多。所以离婚啊,第三者啊,屡见不鲜。
而社会对传统、金钱、道德伦理愈发关注,这是形成热点的基础。
若在后世,区区一个出轨,哼,连热搜都给你撤喽!
前文讲过,琼瑶剧的火热,一是歌颂爱情至上,契合当代人的幻想和憧憬。二是拍的浪漫多情,俊男美女,偶像剧元素。
三是没有作品比较,一枝独秀。
可现在有了,不仅有,还特别明显。
第643章 心如刀绞,一气病倒
当你只能接收到一种信息时,自然不会觉得有问题。
当你能接收到很多种不同的信息,并开始思考时,它就有问题了。
许老师也没想到,这场讨论会扩散的如此迅速,且持续日久。不知觉12月寒冬,相关争议却达到了最火热的顶峰。
核心依然是“当代人面临的婚姻家庭状况”,衍生品是“我对琼瑶剧怎么看”,但衍生品的受众显然更广。
“我觉得很好啊,爱情本就是浪漫梦幻的。现实中找不到,寄情于文艺作品有什么不对?何况它只是一部电视剧,不至于上纲上线。”
“电视剧不仅是电视剧,‘文艺战线’这个词,这么快就忘了么?”
“客观讲,琼瑶剧确实满足了很多人对爱情的幻想,为其痴迷也没什么。同样的,也应该允许有批评的声音存在,琼瑶又不是圣贤。”
“我为了写这篇东西,专门看了几部琼瑶剧,感想如下:
《青青河边草》,男主早有婚约,女主是第三者。
《梅花烙》,男主结婚,女主是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