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2章 抢走他们的命根子(第二更,求订阅)
“我是来向你们提供帮助的!”
明媚的阳光透落地窗照进会议室,将光线投在柚木会议桌上。
赵庆捷好奇的打量着对方,他并没有说话,至少在长达十秒的时间里,会议室里都是极其安静的。
坐在对面的约翰,在打破沉默的同时,再次强调道:
“赵经理,我是来向你们提供帮助的。”
赵庆捷直视着对方,眼睛里带着惯有的审视。作为国际谷物公司早期建设期间的干将,他见过太多带着“帮助”面具的投机者。
“约翰先生,”他扶了一下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指节叩了叩桌面,说道:
“我更习惯听到‘交易’这个词。我相信任何帮助,通常标着属于他的价码。”
这才是最现实的一面,没有任何东西没有它的价码。所谓的帮助的背后,必定有其价格在那。
约翰笑了笑,看着对方,直接了道出了他的来意:
“这次不一样。我知道贵公司的年报——每年3000万吨粮食,200万吨牛肉,这个数字已经维持了五年。殖民地时代的土地红利早就吃完了,现在东非境内能开垦的土地要么变成了自然保护区,要么变成了土著人专属,对吧?”
这正是国际谷物公司最大的困境——土地!
土地不增加,产量增加自然有限。
“而众所周知,粮食产量的上限就是土地,没有足够的土地,国际谷物公司自然也就谈上业绩上升……”
赵庆捷的眉峰动了动。这些数据在财经版面上随处可见,现在被人当面点破,仍让他感到一丝不适。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车流,他并没有说话,:
“时代在改变,我们并不仅仅只是一家粮商,我们还是一个现代化的科研公司。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新型转基因作物品种已经进入三期试验,我们还参与到了电子产业的研发中,去年,我们已经开始生产芯片——”
公司的企业从来不会困守一行一业,他们会根据市场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他们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他们大都是多种复合经营,国际谷物公司同样也不例外。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
约翰打断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然后直接展开一份地图,在桌面上铺开时发出簌簌声响。他的手指落在标注着“埃塞俄比亚”的区域,那里用红笔圈出了大片绿色,说道:
“赵经理,你看您的邻居,埃塞俄比亚。”
赵庆捷的目光顿在地图上。对于埃塞俄比亚他当然不陌生,事实上,就是现在,在埃塞俄比亚仍然超过50名公司的技术人员,他们在那里销售玉米良种,虽然俄国人用他们的拖拉机要和农业机械把埃塞俄比亚改造成现代化的农场,但是落后的育种体系却让他们离不开公司提供的玉米良种。
“这里是非洲的粮仓!”
这是俄国人封的头衔。
点了点头,赵庆捷有些疑惑的看着对方,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提到埃塞俄比亚。
约翰的指尖划过地图上,他说道:
“俄国在十几年前,资助了当地的歌名,在军变成功后,他们向埃塞俄比亚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帮助他们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业系统,十几万名俄国工程师、农业工人在当地亲自经营那里的农场,他们建立了大型的水库、水渠、甚至运河,在他们的努力下,当地的玉米最高产的时候一年能产出2000万吨,可惜去年听说经营出了问题,产量跌到1100万吨。”
“准确说是1123万吨。”赵庆捷直接了当的说道:
“因为俄国的农业团队撤走了一半,当地劳工的效率只有原来的三成。而且,他们的农业工人并没有提高产量的意愿,毕竟,他们只是领工资的,即便是有超产奖金,也是发给所有人的,干好干坏都一样,产量会下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
埃塞俄比亚的友谊农场到底发生了什么,赵庆捷可以说是再了解不过,毕竟,他们的种子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早就走遍了每一个农场。说白了,就是典型的苏联集体农场的毛病。
相比之下,公司农场现在采用的就是承包制——将大农场分割成为200英亩一块的,也就是80公顷大小的小地块,然后直接由一名工人负责,他负责耕种、收获,而他的收入受到负责地块产量的影响,产量越高,他的奖金也就越多,而公司除了提供种子之外,同时还会派遣技术人员指导生产,统一施肥、喷洒农药。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农场工人愿意投入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去年国际谷物公司的农场单季产量过到了每公顷6吨的世界最高水平,通过两季种植,其产量更是翻了一翻。
也正得益于此,公司去年的股价和分红,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当然,农场工人的收入也很高,他们的收入普遍在1700美元左右,基本上一个人工作就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了。
“是的,他们的经营是有问题,但无论如何,那些土地还在,灌溉系统还在,他们所需要的就是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当然,他们更需要一个新的主人。”
新的主人!
赵庆捷的呼吸微微一滞。他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