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5章 抉择(第二更,求订阅)
这么多年,陈济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睡了个踏实觉。
身为检察官的他,早在读国小的时候,就学会了那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的忧虑。
毕竟,大家都是读过书,学过历史的。知道南唐的下场。
尤其是前几年,缅北的局势,更是让他们忧心不已,直到加入东约之后,他们才稍微安心一点。
而现在呢?
几个月前,伴随着数架c1运输机的降落,sea军队以演习的名义进驻了新安,虽然只有4000人。但是在这些远道而来的盟军抵达机场后,在他们出现在街道上的时候,道路两侧到处都是欢迎他们的市民。
欢迎盟军的到来。
虽然他们只是来这里参加演习。
以后,他们会走吗?
这个问题无人知道,但是和很多人一样,陈济生希望他们留在这里,而且正像电视节目里那些时政专家们说的那样——作为sea军队进驻东约组织成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儿。
不过,对于人们来说,有没有外国驻军,他们都要正常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工作、生活总是在进行下去的。
而身为地方检察官的陈济生,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成不变的。
他的工作是极其规律的。
陈济生推开办公室的玻璃门时,墙上的时钟正好指向八点二十五分。他喜欢在正式上班前半小时到达,这样能安静地喝杯咖啡,梳理一天的工作。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会在下午五点准时下班,接着,他会到网球场,打上一个小时的壁球。
当然,如果碰到一些案件,他也会在办公室里加班。
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窗外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阴影,放下公文包,他顺手调整了一下歪斜的桌牌。
“检察官陈济生”
木质的牌子,清楚的标明着他的身份与姓名。在掸邦所有的行政机关里,都有这样的牌子。
这本身就是身份与阶层的象征。
调整了桌牌之后,他刚解开西装扣子坐下,办公室门就被急促地敲响。
“请进。”
门被推开的速度比预想的快。张国栋警官大步走进来,衬衫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左臂上一道显眼的疤痕。他手里攥着一份卷宗,他的样子让陈济生的眉头一皱。
“陈检,抱歉这么早就来打扰你。”
张国栋的声音比平时高了一个八度,说道:
“但这个案子必须今天处理。”
陈济生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坐吧,什么事这么急?“
张国栋没坐,而是直接将卷宗拍在陈济生整洁的桌面上,发出“啪“的一声响。陈济生微微皱眉,但没有说什么,伸手翻开文件夹。
“金店系列劫案。”
张国栋站着俯身指向卷宗里的照片,说道:
“王卫国、张亮、赵国泰,我肯定就是这三个人干的。”
陈济生仔细翻看材料。
与之前相比,这次又多了监控截图——是被抢劫银行监控拍摄的画面,确实显示三名蒙面歹徒,但画质模糊。
然后就是几页证人笔录和一份技术分析报告。
“张警官,这个案子去年就已经被王法官驳回了。”
陈济生合上卷宗,说道:
“只有一位路人的口供,而且现场没有指纹,也没有其它的证据。监控画面根本看不清人脸,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再起诉,仍然还会被法官驳回,张警官,你要知道,上次,就是因为你太心急,所以才打草惊蛇了。”
提到上次,张国栋的心里就压着一团火,上次他确实是心急了,按照正常的流程,执法部门需掌握足够证据形成“合理根据”——如目击证词、可靠的证据或可靠线报,并确认嫌疑人身份及涉嫌罪名。
对于非现行犯罪,需向法院申请逮捕令,法官审查后签发有效期限内的书面令状。
而当时问题就在这个地方——王卫国他们是在作案六天后,根据合理证据——白色的大众汽车、车上乘客正在戴丝袜,这是目击证人目睹的证据。
虽然据此证据可以签发逮捕令,但是在法庭上,没有物证,仅仅只有这么一份口供,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最后他们只能放人。
“你们应该等他们再次行动之后,再动手的……”
陈济生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所以,我不知道这个案子,我能帮你什么。毕竟,无论是检察厅,还是法庭,所需要的都是直接证据,不是办案经验或者直觉。”
办公室突然安静下来。张国栋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平复情绪。陈济生注意到他眼下浓重的黑眼圈和衬衫领口没翻好的一角。他显然已经几天没好好休息了。
“陈检,”
张国栋终于坐下,声音压低了几分,说道:
“这三个人在半个月前全部失踪了,完全消失了。”
他向前倾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