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身段灵活的读书人
技术进步也受木桶理论的影响,火炮的铸造不单单是某一项技术进步就能做到的。
从贾琏的角度看问题,最合适的发射药倒是发现了,稳定剂没解决,所以不能用,暂时先用黑火-药的终极版本栗色火药顶-着。
后装火炮的生产工艺,现在倒是能解决了,但钢材不行。也许研发出合适的钢材,现有的加工工艺又不够了。
总之是差一点都不行,没法子,只好耐心的等着吧。只要肯投入,总有解决问题的一天。
至于基础科学,以国人的聪明,只要全面推广实学,有个六十年三代人就能基本追上了。
关键还要看朝廷的政策改变,这个时空是汉家天下,尽管受到了理学的束缚,思想上的开放比大清要强多了。
回到馆驿的贾琏,接到了一份刚送达的报告,来自欧洲的军事考察团,通报了反法联盟失败之后,法军进军非洲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亚历山大港。后续法军继续向叙利亚进军,未能达到目的后退回埃及,奥斯曼帝国在英国海军的帮助下,进行了一次登陆作战,遭到法军反击后溃败。抵达奥斯曼不久的教导团,针对奥斯曼军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向奥斯曼帕夏提出了一系列军队建设的建议并得到了接纳。
欧洲太远了,看报告发出的时间,应该是去年十一月份,不了解拿破仑战史的贾琏,无从知晓报告的时间后不久,拿破仑冒险回国,发动了雾月政变,解散了督政府,建立了执政府。拿破仑在这一年,实现了事实上的军事独裁,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欧洲战争史。
报告中还附上了一封易卜拉欣给贾琏的信,开头自然是一通各种吹捧和友谊,中间露出了狐狸尾巴。易卜拉欣虽然帮助帕夏达成了两国深度友好的合作协议,但是也因此引起了奥斯曼国内诸多贵族的嫉妒。新一轮的利益争夺之后,迫于贵族们的压力,易卜拉欣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利益。现在他非常担心兔死狗烹,希望能得到贾琏的支持。最后自然是画饼,表示如果能成为宰相,一定会如何报答,要啥都给。
这天底下的国家都差不多,越往上斗争越激烈。也就是中国历史记载的比较详细,后人能借鉴的地方比较多。
从陆续传回的报告看,奥斯曼这位新帕夏开启的也是一场变法,只不过一开始他的变法遭到了各种阻力,被迫做出了一些让步后,将精力集中在军事改革,期待于军事改革的成功后,再进行内部的其他改革。
从历史上看,改革是最难的,成功的可能性也很低。尤其是奥斯曼这类分封体制的国家。比如说现在的埃及,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是马穆鲁克在统治,属于听调不听宣,等同于羁縻。
被法军打的惨败之后,才想起来找奥斯曼帕夏帮忙。此前不求救,类似于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逼不得已了才求救。
本来对于奥斯曼帝国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成功的击败法军,就能达到重新控制埃及的目的。奈何奥斯曼军队不是法军的对手。
这次战败在贾琏看来是好事,没有这次战败,奥斯曼帕夏的军事改革决心未必能坚定下来。
这份报告在海上漂了一年才送到,可见解决通讯问题之迫切。
看完报告之后,贾琏确定了未来几年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必须要尽快解决有线电报的技术问题。无线电是不要想了,先解决有线的。
想要搞出有线电报,有个问题就无法回避,那就是电缆。现在最合适的材料就是铜,好在与南美的贸易渠道还在,必须加大引进铜锭的力度。
在本子上记下这个事情后,贾琏在值班的袭人和晴雯的伺候下梳洗睡下。明天还要早起,下一站是济南,这里有一所工程学院要开学。
下面的工程学院,在贾琏的心目中定位是中专,京城的工程学院定位是大专,高级班是本科。
通过工程学院的方式,一点一点的蚕食原有的科举体制,这是贾琏正在做的事情。
这件事情很难,但必须要做。表面上看起来是两条线,取而代之才是贾琏的目的。
恩科殿试的考试题目,贾琏真心认为李元干的漂亮,后续的庶吉士考试,想必会很精彩吧。
贾琏离开天津的这一天,李元再次召开了御前内阁会议。
“今日的议题,恩科殿试考试成绩过于惨烈,暂停庶吉士考试,恩科进士且先学习一段时间,与明年会试的进士一起参加庶吉士的考试。想必诸公也明白了,朕在明年的会试后的殿试以及庶吉士的考试中,考题以策论加实学为核心。”
对于李元提出的议题,内阁诸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恩科殿试之后,天下的官绅都知道了李元的心思。
所有人都分析出了一个结果,新君李元对于理学作为官学的不满非常强烈。
一心惦记着的做首辅的李清,此刻却没有丝毫想要表态的想法,即便是皇帝的视线落在脸上,他也选择了低头。
一直高举心学大旗以旗手自居的李清,他反对理学是因为心学的影响大,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者才反对的。
无论心学和力学多不对付,这两家学问的源头是一致的,都是二程的衣钵。
实学是什么呢?贾琏提出的实学,【是披着儒学外衣的掺杂了多种学说的怪物。】
以上的结论,不是李清提出的,而是《士林报》上一个佚名作者的结论,该结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放眼全国,实学影响最大的范围在沿海各省,内陆省份的主流“鸿儒”们,对于实学深恶痛绝,恨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快。
当然也只能是想一想,连续两位皇帝的放纵和默认之下,实力不说羽翼丰满,至少拥护者很多。
李元在恩科的殿试上直接考实学这个事情本身就已经是地震了,现在还要暂停恩科的庶吉士考试,等到明年会试后一起考。
李清恨不得埋头于地下,免得被皇帝点名表态。
其他人也都沉默不语,大家都认可实学并非儒学的观点,所以不敢冒着被天下文人喷的风险站出来支持李元的主张。
对此李元早有准备了,他也知道贾琏的实学是借了儒学的皮,还是那种就借了四个字“格物致知”的皮。
但怎么说呢,历朝历代的皇帝只要脑子没坏掉,哪个不是实用主义,哪个不是儒皮法骨?
摆在面前的事实,实学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从经济上巩固了皇权,暂时没有发现实学会威胁到皇权时,你是皇帝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