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后撤坚守
骑兵標付出十余人伤亡的代价,基本摸清楚了敌情,对面不仅仅是一个近卫骑兵军,还有本地土著部落的人马,总兵力多少不清楚,几万人马是有的。別看这些部落人马战斗力不强,但是架不住人多,而皇家混成协作为一支前出的孤军,最担心的就是粮食弹药的补给。
为保证这支孤军的补给,兵部在兰州往玉门关至迪化的关键节点上都设有兵站。即便如此,目前在比什凯克的混成协本部,也不过积累了千余枪炮以及十五个基数的弹药。效率这么低的原因无他,距离太远,道路太烂。
也就是混成协装备的步枪口径十一毫米,弹药为黑火药纸壳弹。在比什凯克这个地方,招募工匠就能原地生產弹药。真要是装备了最新款的步枪,子弹无法在本地生產,那真是打一发少一发。
大致了解了敌情后,前出的第一標与骑兵標商议之后,立刻决定不能留下来,必须后撤。无他,弹药消耗不起。
会议之后,立刻再派信使回去通报,让第二標和炮標別来了,原地等候匯合前出部队后,一起往后撤。真不是混成协怯战,实在是本地部落与安西军的关係不佳,留在原地作战,很可能面对的不仅仅是沙俄军队,还有数量更大的本地部落的军队。別说什么乌合之眾,他们当炮灰都能堆死你。
五日后比什凯克协本部收到消息,协统蒋平也认为不可战,必须立刻后撤。同时立刻与同城的安西军方面见面,通报了军情。
这不通报还算了,通报之后,因为从西寧军更名为安西军的“友军”,一直在担心被本土派来的军队吞併,一直將混成协视作来潜在敌人。
安西军驻扎在比什凯克的一个总兵(沿用旧军制),表面上答应的好好的,一定好好的配合皇家独立混成协作战,击退沙俄方面的进攻。暗地里却悄悄的下令属下收拾行李,下半夜悄悄的出了城,招呼都不打一个,逃回安西王城去了。
等到混成协这些发现“友军”人去楼空,协统蒋平人都傻掉了。这地方距离国內万里之外,真是不折不扣的孤军了。关键是他还没发撤,一个是无法相信安西军了,回去的路上被“友军”埋伏,后果更严重。一个就是前出的部队还没撤回来,带著协本部和第三步兵標跑路,信不信下面的军官能一枪崩了自己?
无奈之下,只能找了一个长期跑安西到迪化的商人,托他派人给迪化那边送信,表示只要信能送到,以后一定有重谢。
这个商人也敢冒险,表示不要声张,他悄悄派人去把事情办了就行。蒋平再三感谢之后,派人给前出部队送信,让各部立刻撤回比什凯克。具体原因也没说,生怕动摇军心。
留守部队立刻接管了全城防务,同时蒋平还下令在城內实行戒严。禁止消息走漏。
安西王城这边的情况也很复杂,主要是老安西王病的快不行了,三个世子都在爭夺王位。
三位王子都有自己的班底和本地的支持部落,这些本地部落又都是墙头草为主。
赶上沙俄军队打过来的节骨眼上,安西王病死了,安西王城內立刻发生了一场火拼。
安西王世子在老安西王核心班底的支持下,击败了另外两个世子,但是没能拿住他们,而是被他们逃走了。
从安西王世子的角度出发,肯定要先找到两位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確定坐稳王位,然后才有心思想別的。
因此,从比什凯克撤回来的总兵,带回来的消息没啥效果。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並干掉两个弟弟。隨后蒋平的信使来到,也没能让安西王世子转移一下注意力,反而回信告知蒋平,请他坚守比什凯克,安西军一定儘快去增援的。
蒋平这边一看自己派去安西王城的信使没回来,而是安西王另外派信使来回信,立刻知道情况不妙了。
但他也没什么更好的应对办法,立刻再找到那个商人,托他再派人给迪化再送一封信。將最新的情况通报过去。
该商人乃胡汉混血,其父为汉民,骨子里还是亲国內的,所以再次冒险答应了蒋平,並且亲自出发前往迪化,打著去贩马的名义去送信。
前出部队这边运气不错,因为贾蒔的心血来潮,让新来的炮兵打了几炮,结果是给对面的哥萨克嚇到了,没敢轻举妄动,而是耐心等待主力。
这就给前出部队的后撤爭取到了时间,不过这个撤退的过程也没那么顺利就是了。
第一標这边决定后撤后,立刻先安排贾蒔的第三营先出发,作为先头部队,给后续部队开路的美差。
要知道这是撤退啊,不是进攻,先走的不就是美差事么?
贾蒔也知道是上司的照顾,也没有矫情,接受了上司的好意后,立刻连夜收拾行李,凌晨出发。
第一標第三营的先头连行至上午十一点前后,尖兵班遭遇敌情,短暂交火后撤回。
先头连立刻停止前进,就地防御,並通报贾蒔。
贾蒔一听这消息也有点慌,但还是很快冷静下来了,立刻派人往后报信,同时率营主力赶上前。
先头连距离主力只有五公里,正常行军一个小时,还在路上就听到了枪声,贾蒔立刻下令跑步前进。
半个小时后,赶到战场发现敌人已经撤退了,与先头连的连长碰头后才知道,大约二百骑兵向他们发起了进攻被击退了。
偷袭之敌留下了五十余尸体,还有三十余匹战马。
贾蒔看看地形后不禁庆幸,道路在河谷旁,两边都是山坡,骑兵施展不开。贾蒔当机立断,全营攻击前进。
继续前进约两公里后,前方一处路边山头上发现了敌情,大约五百余骑占据了要隘,卡住了唯一的道路。
从望远镜里观察,敌军正在抓紧修公事,这是要彻底的堵死道路。看装束,都是本地的部落人马,想必是投了沙俄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