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知何时起这个流派已经完全隐世,鲜少在显露于人前。但多年密宗的繁盛也依旧是传说,老一辈的老祖宗若能活着,或许到现在还存留着一些印象。
谢石这会儿一说,她才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关于这个特殊流派的修士也只有那些底蕴深厚的宗门才能窥见一些。寻常弟子可能一辈子都无法了解所谓的密宗到底是个什么存在。
那么密宗弟子呢?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特性?这得从密宗弟子说起。
“这儿是天鼎穴,人迎……水突……这是廉泉……”然后谢石小哥就给宁夏上了一门十分生动的人体穴道理论。主角正是这尊都不知多少年前的塑像,“师生”则是深色一个比一个诡异的宁夏和谢石。
就像谢石不想打搅宁夏的思绪一样,宁夏也不是没有眼力见儿的, 自然也不会干扰对方。
“元辰……醒醒!”
但他的情况又跟宁夏的不一样。天知道这家伙两个时辰前头还是破的,才好了没多久,现在又露出这样类似于一片空茫的表情,宁夏真的很担心他脑袋是磕出什么问题了。
而在修真界中,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因材施教,各人依照各自特点和缘法修炼。但其实在很多时候也会受文化、资源甚至于地域、气候影响,不同的宗门修炼的整体风格都不一样。
后来人类就常用“逆鳞”来形容人的软肋,或者说不可碰触的忌讳和底线。
而在最南边儿,也就是宁夏他们现在所在的南疆,则是曾经集整个东南边陲的水气和灵气的地方,有点类似于江南水乡。当地的修士似乎也沾染上水特有的柔和,选择的功法也大多含蓄内敛却又不失精巧。
据说密宗以为人之口舌为第二心,言从口出,便是心之所想,只要说出来即便心之选择。因而密宗弟子有不可打诳语一说。
不过两位当事人倒是不觉,研究得津津有味。
谢石跟宁夏说的倒不是密宗的发展史,而是关于密宗子弟的一件鲜少明扬的逸闻。
宁夏上辈子那儿也有密宗弟子,但是此密宗非彼密宗,又有那么一些不同,至少在修炼上是有所不同的。
“不是,我在听,你这么一说就是也想起了一件传闻,关于密宗弟子,是我父亲很小的时候告诉我的。”
总结下来,密宗弟子对言行谈吐克制到近乎严苛的地步,避免伤害别人也莫要害了自己。
这种严戒也体现在他们的功法上。密宗的功法比起别的宗门来说确实比较稀少,因而他們的选择不多,但绝大部分都有着同一个特点。
修炼到一定的水平,在下丹田结成金丹后,他们还会发展第二丹田。
而这个第二丹田正位于廉泉穴下方,人迎和天水中间那一小块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