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600章 自己看着办

第600章 自己看着办

因为他们之所以能代代传延,之所以能让炎黄血脉延续五千年,正是因为这种本能给自己留后路的谨慎。

总是给自己留后路、总是不把路走死,才是华夏民族得以传延不绝的根本原因。

而读书,便是刘荣为这个时代的华夏民族、为汉室的底层百姓,所找到的那一条风险较低、成本较低,且失败代价并不太过惨重的上升渠道。

——武人,不是底层民众培养的起的。

培养一个武人,最终却填了前线的绞肉机,更是底层民众无法承受的惨重代价。

但读书人,底层民众咬咬牙,还是有可能培养的起的;

读书人没读出来,最终不得不回到田野之间,重新做回农民,也是底层民众相对更容易承受的结果。

前者不亚于倾尽所有,培养一名随时可能死去的角斗士——纯粹就是在赌。

后者则是让一个男丁脱产十数年,去试一试,实在不行还能让一切回到原点的尝试。

而在这个时代——在这么一个读书人奇缺,科举根本没有土壤的时代,刘荣依然决意举行科举的目的,便在于此。

提醒底层民众:读书也可以出人头地。

把儿子培养为读书人,成本没那么大,风险没那么高,失败代价没那么惨重。

如果目的达成,让天下百姓民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刘荣的第一步就算是走成了。

这第一步走成,后面的第二步、第三步,也就都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当全天下人,都意识到有一条名为‘培养读书人’的出路后,至少会有一小部分人进行尝试。

当今汉室民五百余万户,哪怕是每一百个家庭中,出一个敢于尝试的家庭,也有足足五万户。

正如后世那句细谈:哪怕是万里挑一的天才,新华夏也有足足十三万。

——哪怕是百户只出一人的幸运儿,如今汉室,也能有足足五万人。

只要这五万人,在家庭、宗族的支持下开始读书,那刘荣就有信心在未来几十年,将他们之中一半以上的人,都纳入汉室的官吏体系。

而后,见到好处的底层民众,就会自发地,更为积极地尝试。

读书人越来越多,官员质量越来越高,国家越来越强大,朝堂中央越来越富庶,官员待遇越来越好……

只要这个良性循环形成,那刘荣就不担心未来,华夏还会缺‘做官的读书人’了。

但可惜的是,刘荣的一厢情愿,终究还是没能抵得过时代的滚滚车轮。

——知识传播,在当今汉室实在是没有土壤。

一来,是纸张还没有普行天下,没能成为‘知识普及化、大众化’的载体。

二来,便是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学阀、贵族们对知识的垄断,依旧处于不可撼动的原始阶段。

贵族、学阀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知识,是需要传播才能更具价值的。

他们只狭隘的认为:这本书只有我家有,那未来,无论哪个统治者需要用到这本书的内容,就都要求到我家的头上。

掌握知识的人藏着掖着,底层民众求学五门,饶是刘荣这个穿越者开了天眼,也是拿他们没有太好的办法。

——强按牛头喝水,要么会把牛淹死,要么会被牛顶死。

放在国家大事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政策再怎么正确、再怎么积极,只要没有施行的土壤和广泛接受度,那强行推行,就只会造成两种后果。

要么,是政策被扭曲,偏离最初的初衷,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

一如千百年后的王安石变法,出发点伟大的不能再伟大,结果却离谱的不能再离谱。

再或者,便是遭遇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噬——如刘荣人亡政息,甚至被反向清算,被未来的重臣开历史倒车之类。

无奈之下,刘荣也是难得念起了儒家的好。

说一千道一万,说儒家这儿不行,那儿不好,说老说去,有教无类四个字,刘荣是无论如何都黑不动的。

尤其是在这个知识垄断严重,甚至被普遍认为‘本应如此’的时代,儒家能喊出这个口号并身体力行的践行,无疑是彰显出了其独特的格局和前瞻性。

虽然儒家只有一个,偏偏刘荣还不怎么喜欢;

但没关系。

儒家的存在,让刘荣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解开这一毛线团的接入点,或者说是‘线头’。

——凡是就怕对比。

好比后世的企业,大家都摆烂,或许还能相安无事;

但只要出现一个卷王,那大家就是不卷也得卷了。

因为有对比了。

因为有了参照,让老板意识到你们在摆烂了。

这鱼,也就是无论如何,都摸不下去的了……

“儒家~”

“嗯……”

心中有了大致盘算,刘荣便也不再迟疑,当即以非正式的口谕形式,召了几位有资格代表儒家的大儒、大家入朝觐见。

这些人当中,有的在长安——如公孙弘、董仲舒;

也有的在关东,如辕固生、鲁申公、胡毋生等。

召见这些人,自然不是刘荣闲着没事儿干,而是要‘反向杀鸡儆猴’,通过表彰儒家有教无类的教化之功,来倒逼其他学派,也学习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刘荣知道这么做未必能成功,就算成功,效果也未必能有多好。

但刘荣不在乎。

——对于封建帝王而言,一件事能不能成、能不能有效果,根本就不是事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甚至都不是事后需要反思的问题。

如果日后,此事果真不成,刘荣也不会反思‘早知道就不这么干了’。

而是会严厉的斥责其他学派:朕都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了,你们居然还这么不给面子?!

好啊!

尔等,皆非汉臣呐!!

朕生气了!!!

你们自己看着办!!!!

刘荣确信,只要自己能说出这么一句话,那有教无类,就再也不会是儒家特有的教育理念了。

诸子百家一大抄嘛!

别的都抄了,怎么能漏掉‘有教无类’这种难得积极、正面,且有功于华夏的东西?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又见九叔 复仇少年的逆天赞歌 血与酒之歌 武神伐仙 风流神帝:今日尤物乱道心 玄幻:我的宗门强无敌 跨异界联合王国 从一株神柳开始修仙 穹苍之巅 长生:修仙从发展下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