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道的末端,亦有人在洗浆、尧水、晾晒——这是在造纸。
甚至于,孙悟空还在那堂内看见了一本《百家巧工》被供奉在一座与他原身有着五分相似的木雕前,前方摆着一些葡萄干、花生、核桃等干果。
“未曾想,老孙也有被供奉的一天。”孙悟空知叶公好龙,也未现出原身,只是推开院子大门,走了进去。
()
“客人要买纸?”那正在洗浆的中年迎了上来,满脸堆笑。
“这里就你一人?”孙悟空问道。
“家中有一老母,不过年岁已大,在家养老。”中年言简意赅,“我这造纸坊是小本买卖,为达官贵人们造纸,也为儒家子弟供应。”
“你一人供应的过来?”
“非也,在这附近,有一家造纸大坊,他们才是大头,我不过是拾人牙慧,凭借一份手艺,勉强糊口。”中年笑道,指着堂内的猴雕像,道,“传闻就是神猴孙悟空写出《百家巧工》,是个大神仙。”
《百家巧工》已然在南赡部洲传开,但百姓生活并未有所好转,盖因百姓富足了,税收也高了,只比往常要稍好一些。
可即便如此,百姓也对传播《百家巧工》的孙悟空感恩戴德,并为其塑造神像。
只因孙悟空未曾在人间显圣,百姓们也不知其具体模样,只知是个神猴,故此百姓也不好建立庙宇,只能雕刻个小型雕像,以此供奉。
至于供奉的为何是干果?
大抵是比新鲜水果更耐放一些。
“你造纸,一天能赚多少?”孙悟空问道。
“糊口而已。”中年不明白客人为何这么问,但还是再次说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客人要买纸吗?”
“我造的纸,虽然不如大坊来的精致,但也可以用来练字,价额也实惠,是大坊的一半。”
他观孙悟空是个道士模样,只是脸上无须,想来年纪不大,但应该也需要抄写经文,应该想要买些纸去练习。
纸张这东西,虽然比竹简脆,还怕水,但一张纸便能够记录多个文字,可比竹简来的方便。
“嗯,你这纸怎么卖?”孙悟空点点头,问道。
“一百张一份,一份六十铢。”中年答。
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六十铢,便是五枚铜币。
孙悟空没有秦币,只是给出了一枚黑纹币,道:“我是山野之人,没有秦币,用此可否?”
中年接过黑纹币,见其精美无比,上又书“天道”“永恒”四字,亦有一条黑纹在流转,神采异常。
咔!
放入嘴里咬了咬,发现其坚不可摧,不知是什么材质,想到对方是道士,便试探性的问道:“敢问客人,这是仙家用的钱?”
“不值一提。”孙悟空哈哈一笑。
“给。”中年虽不知黑纹币价值几何,但见道人神秘,也将黑纹币收下,给了孙悟空一份淡黄且粗糙的纸。
孙悟空接过,将其放入袖口,好似内有乾坤。
中年这才意识到,眼前的道人真的有本事,顿时伸手进口袋,捏住了那枚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