誊抄室这会儿的人也不少,一个个都在埋头奋笔疾书。
对于他们,李二能理解。
毕竟,在这个年代,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儿,哪怕这本书只是誊抄本。
同样没打扰他们,李二又穿过几道门,居然听到了些微的声音。
这让他大为好奇,当下就快步走了过去。
越走,那声音也便越清晰,好似是一群人在闲聊。
有交流学问的,也有真就闲聊的。
一直走到最深处,李二才看到一个挂着()
《心得交流》牌子的房间。
门没关,只见一群人坐在里面,三五成群的闲聊着。
房间倒是挺大,摆放着许多的桌椅,因为听到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李二便带着人直接找了一张空桌坐了下来。
随行之人还准备警惕在侧,不过李二一个眼神,众人也就当即坐了下来。
“佩林兄,你确定没?”刚坐下,李二便听到身后的人说道,“打算何时启程?”
“再等等吧,此去大明,千里之遥,总得等家里回信才是。”那被称之为佩林兄的读书人摇头说道。
“何必那么麻烦?如今长明物流遍布天下,届时,让长明物流将家书送到日月山不就行了。
如今,大明正是吾等读书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错过了机会,未来再想一展抱负,怕是没机会了。”
说到这里,那人也是长叹了一口气,“哎,若是在长安有机会,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实不相瞒,我来长安两年了,等也等了两年了,可一点儿开科取仕的影子都没见着,真的等不下去了。
再等两年,莫说年纪,就这消耗也扛不住啊。”
“谁说不是呢?”一旁,也有人说道,“当初我见我们那边也开了一家书阁,打听了才知道,如今朝堂在各地兴办书阁,当时我还以为机会来了,和家里商量了一下,奔着长安就来了,可谁知道,一等就是这么久。
哎,我也快撑不住了,毕竟上有老下有小的,都指望着我呢,可让我就这么回去,我又不甘心……”
“谁又甘心呢?”又有人说道,“要我说,长安没机会,那就去大明试试。
殿下也是饱学之士,而且对我们这些学子而言,也是极为宽厚,不管是那纸张,还是三字经,哪一个不是造福了我们这些寒门学子?
如今殿下也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抛开自身前途不说,我们这些承了情的人,也该做点儿什么才是。
而且,大明最是讲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这些人,就算去大明做个帐房,养家糊口总是不难吧?”
“你们这是打算去大明?”李二听了半天,终于转过头出声问道。
他其实就是听到他们的言语,这才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听到李二的问话,那几人倒也没有隐瞒,纷纷点了点头。
李二好奇地问道:“能坐在这里,想必都是读书人,这投奔大明,难道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么?”
“兄台这话可就不对了。”有人当即反驳道,“大明虽然区别于大唐,但终归还是我汉人治下,而且殿下也是我大唐的殿下,有何不妥之处?”
李二这话他们不爱听,什么意思,当我们里通外国不成?
私心,他们肯定有,没有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