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玉走进这个小山村,村子不大也就三十几户人家,距离快活林也就一柱香的路程。
杨宝玉刚进村就看见几个老头在大树底下闲谈,于是走上前说道“大爷,打扰你们了,我是外地去京都投亲的,走错了路,现在有些饥肠辘辘。
想来村子讨口吃的,你们放心我不会白吃的,我给你们钱的。”
只见其中一位稍微年长的白发老人说道“那去我家吧,我家是村口的第一家。走吧,我带你去。”
杨宝玉心里想,真是应了那句“有钱能使鬼推磨”,此时他把别人都想成了他自己,毕竟他的遭遇很难能想起别人的好。
就这样杨宝玉混进了村子“大爷,我姓林,你叫我小林子就行。不知怎样称呼你老。”
“我姓易,你叫我易老伯就行。”
杨宝玉在易老头的带领下,走进一个大院子。“这是我家,家里三个儿子都已成家,靠着种地为生。”
进了正屋,易老头招呼道“老婆子,家里来人了,去给林小子下碗面,顺便放上两个鸡蛋。”
杨宝玉急忙劝说道“易老伯,给口热乎吃的就行,不用那么麻烦。”
“你既然来了我们家,就听我们安排吧,这就叫客随主便,再说我家现在生活好了,还真不差你这一口吃的。”
“易老伯,我从青州府而来,路过很多村子,感觉他们都没有你们村子过的富足,看你们村子的房子和大伙的穿着就看出来了。”
“哈哈,实不相瞒,我们易家村也就是这两年才好起来,以前日子也是年吃年用,有的时候还要饿肚子。”
“两年前,这附近的山上来了一伙人,开始只有几个人,现在有几百人,他们的吃喝都由我们村子供应。
我们现在除了粮食,也种很多蔬菜,养很多鸡鸭鹅什么的,这些现在都可以卖给他们。
而且他们从我们手里购买粮食,蔬菜和肉蛋从不拖欠,一次一结,比市面上还高出一成。
这帮人是我见过最善的商客,比那些地主员外们都强多了。”
“易老伯,他们这些人也太懒惰了吧,为啥不自己种地呢,还要你们这么大的村子来供养他们。”
“哈哈,林小子是看我们眼红了吧,他们整日在这山上舞刀弄枪,没有时间种地,再说山上也不适合种地和种菜,山上的人很少下山来。
只有到了采购的日子才下来几个人,然后带着我们把吃的喝的送上山。
自古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他们对我们易家村来说从不骚扰我们。
不仅与我们村子和谐共处,这山上的头头和里正,衙役也很交好。”
两个人闲聊了一阵子,易老头的媳妇把有荷包蛋的热汤面端了进来“林小子趁热快吃吧,吃完赶紧赶路,从我们这里到京都还要走上两个时辰左右。”
杨宝玉端起热汤面大口吃了起来,还不忘奉承几句“大娘,这热汤面做的太好吃了,和我娘做的一个味。”
吃过面,杨宝玉留下三十文钱算是饭钱,然后准备离开易家村。
易老头坚决不收这钱,“林小子,就一碗面的事,出门在外谁都不容易,把钱收回去吧。”
“易老伯,吃饭给钱天经地义,这钱你们必须收下,等我在京都找到亲戚落了脚,日后方便再来你们这里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