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我爹是嘉靖 > 第711章 隆庆六年的决策

第711章 隆庆六年的决策

而这些问题,就是这一届内阁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西苑勤政殿旁的一处偏殿,新挂了“军机处“的匾额。

李春芳、赵贞吉、胡宗宪三人正在熟悉这个新衙门的环境。

“说是平调,实为明升暗降啊。”

赵贞吉苦笑着抚过崭新的公案,“从此军国要务,皆出内阁,我们这军机处,不过是个跑腿的衙门。”

胡宗宪也郁闷的摇头道:“孟静此言差矣。皇上明言,对外军政皆由军机处专管。南洋、南溟洲、西域、东洲.哪一件不是头等大事?“

李春芳没有参与讨论,他正在仔细阅读一份刚从兵部调来的边镇驻军册。

正说着,一个小太监捧着一摞奏章进来:“三位大人,这是皇爷命奴婢送来的宣大边报,请军机处即刻议复。”

李春芳接过奏章,只见最上面一份赫然标注“绝密“二字,内容是锦衣卫关于瀛洲岛部内部纷争的详细情报。

“看来我们这军机处,还真不是摆设。”

赵贞吉笑道,“既如此,老夫提议:趁瀛洲岛内的倭奴还未反应,先手一步,将他们全部迁到苦寒的北岛看管。”

胡宗宪补充道:“还可令戚继光便宜行事。”

李春芳点头:“好,我这就起草奏本。不过.”

李春芳犹豫了一下,“按制,此类军务应先经内阁.”

“李公多虑了。”

胡宗宪意味深长的说道,“皇上既设军机处,就是要打破常规。我们直接面奏便是。”

当日下午,朱载坖就接见了军机处三位大臣,并当场批准了他们的方略。

更令李春芳惊讶的是,皇帝还授予军机处一项特殊权力——“密折专奏“,允许他们绕过通政司,直接向皇帝递送机密奏章。

离开勤政殿时,李春芳的心情已大不相同。他忽然明白了皇帝的深意——内阁与军机处,一文一武,相互制衡。而皇帝则高居其上,掌控全局。

“看来我们这把老骨头,还能为朝廷发热呢。”

他对赵贞吉和胡宗宪笑道。

就在李春芳等人找到工作方向和人生目标的时候,文渊阁内,高拱、张居正、海瑞三人正在激烈的争论着。

显然三人还需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尤其是海瑞的加入,更是让这个磨合变得更久了一些。

但没办法,他就是这样的人。

而朱载坖也需要这样的人入阁。

毕竟这些年大明铺的摊子确实不小,也滋生不少的问题。

是该有个人正本清源,给底下的官员们上上弦了。

“赋役合并,计亩征银,固然简便。”

高拱皱眉道,“但骤然变革,恐生民变!嘉靖年间试行此法,就曾引发骚乱。”

张居正不慌不忙道:“元辅所虑极是。所以下官建议先在江西、浙江两省试点,待成效显著,再逐步推广。”

海瑞却直言不讳的说道:“下官以为当立即全国推行!赋役不均久为民患,拖延一日,百姓多受一日之苦!”

高拱拍案而起,怒道:“海刚峰!治国不是儿戏!若因仓促变法导致动荡,谁来负责?”

“在下愿以身家性命担保!”

海瑞毫不退让,坚持己见,“一条鞭法利国利民,早行一日,早得一日之利!”

眼看争论白热化,张居正连忙调解:“二位息怒。不若如此:我们先在两省试点,同时命各省开始清丈田亩,为全面推行做准备。待秋后视情况再定下一步?”

高拱被张居正劝住,也觉得自己不应该和海瑞拍桌子,这实在是有失内阁首辅的风度。

高拱:“也罢,就依太岳所言。但须加上一条:凡试点地区,必须派干员坐镇,一旦有变,立即叫停!”

张居正拱手一百:“元辅明鉴。”

实则,张居正心里疲惫无比,这次辅真不是人当的。

海瑞虽不满意,但也知道这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东宫后园中,朱翊正在凉亭内读书。

春风拂过,带来阵阵香。忽然,一颗小石子“啪“地打在他面前的石桌上。

“二弟!”朱翊不用抬头就知道是谁,“你又逃课了?”

朱翊钧笑嘻嘻地从假山后跳出来:“那些之乎者也听得我头疼。大哥,我给你看个好东西!”

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精巧的木制模型,是一艘战船,做工虽粗糙,但形制俨然是南洋水师的旗舰“嘉靖“巨舰。

“这是.你自己做的?”

朱翊惊讶地问。

“嗯!”

朱翊钧骄傲地点头,“我偷偷观察过停泊在天津卫的战船,回来就试着做了这个。大哥你看,这里可以放火炮,这里是指挥台”

朱翊看着弟弟眉飞色舞的样子,不禁莞尔:“二弟确实有巧思。不过.圣贤书还是要读的。父皇说过,为君为将,都要明理。而且以后说不定,你也要想景王叔那样,成为海外藩国之主,到时候临土治民,都需要韬略人心。”

朱翊钧撇撇嘴:“我又当不了皇帝,读那么多书干嘛?而且我也不想去海外。只想领兵打仗,为大明开拓疆域。”

“胡说!”

朱翊连忙捂住弟弟的嘴,“这种话万万不可乱说!”

朱翊钧挣开兄长的手,不服气道:“本来就是嘛!大哥是太子,将来当皇帝;我是福王,当然要当大将军!”

朱翊看着弟弟天真的表情,心中一软:“好,好,二弟将来当大将军。不过现在,你得回去上课,不然徐先生又要告到父皇那里去了。”

“那大哥陪我一起去!”朱翊钧拽着兄长的袖子,“有你在,先生就不敢太严厉了。”

朱翊无奈地摇摇头,合上书本:“走吧。不过你得答应我,今天把《论语》'为政'篇背下来。”

“成交!”

兄弟俩手拉手走向书房的背影,被远处阁楼上的朱载坖尽收眼底。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看来,这次册封太子的决策是对的了。毕竟现在已经是隆庆六年了,虽然朱载坖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好,但保不齐老天爷给他瞎开玩笑。

所以,还是先把太子名位确定下来再说,免得真出了意外,到时候乱七八糟。

——————————————

求月票~~(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舍弟吕奉先 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一拳平风雨,四海无神明 阎浮武事 1444,拜占庭再起 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东京道士异闻录 从流浪者到宇宙主宰 我的概念系地府杂货铺 巫师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