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多少?”
朱重八斟酌了一下语句,当即回道,“臣听说是前元的时候,元世祖派使者去倭国,要求倭国奉元朝为宗主,向元朝上贡,但倭国不肯,反而杀了元朝使者,元世祖大怒,隨即在高丽设征东行省,又联合高丽一同出兵,跨海征討倭国,但两次出兵皆大败而归,之后便没了下文。
“而倭国那边也吃了大亏,被元虏打上家门,之后便时常派小股强盗贼子袭扰中国和高丽沿海,这些强盗便被百姓和朝廷称为倭寇。”
鲁锦点点头,但隨即又说道,“你说的这些不过都是些皮毛,其中的缘由涉及歷代史籍,恐怕你也没听说过,其实这倭国和天朝早就结怨已久了,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两人说话间也来到了偏殿,偏殿的墙上掛著一幅巨型世界地图,殿中间也摆放著一副巨大的沙盘。
鲁锦来到地图跟前,抄起指挥棒敲著日本列岛的地方,就给他讲起了日本的由来,以及跟中国歷代王朝的关係。
从最早有人从高丽半岛渡海来到日本九州,这便是日本人的源头,故而自称源氏,之后为了学习中国的技术,在东汉初年不远万里跑到大汉朝贡,贡品儘是些竹棍、破麻布等物。
但汉光武帝刘秀感其孝心,还是给倭奴封了国王,日本现在还有一方光武帝刘秀赐予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並传给了倭奴冶铁製刀等技术。
汉朝灭亡之后,倭国继续与曹魏政权交往,当时他们自称『邪马台』国,这是日语『压码头』『大和』的音译,翻译过来就是大和国,之后魏明帝又册封当时倭国的卑弥呼女王为『亲魏倭王』,倭国得以继续从中国学习技术。
但这该死的倭奴不知感恩,到了隋朝的时候,圣德太子遣使朝贡,给隋煬帝的国书上写『日出处天子,问日没处天子』,然后引发两国外交风波,之后倭国还盗用了隋煬帝的封號,私下里僭越自称天皇。
唐朝的时候,半岛生乱,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爭霸不休,隋唐又数次征討高句丽,倭国的不臣之心更甚,甚至有意染指神州,和百济结盟,欲徒在大陆占住一块地,然后逐渐向北发展。
之后由此引发了唐倭两国之间的白江口海战,此一役,倭国被打的大败亏输,从此认清了自己和大唐的巨大差距,於是连续派出19批遣唐使,向大唐虚心学习各种技术。
佛教也是在那个时候传入日本,武则天时期,倭国『稍习夏言』,觉得倭国不是什么好词,於是请求武则天给他们改名日本,意为日出之地。
日本积极向大唐学习,学大唐中央集权,学各种技术,但就是刻意迴避中国的科举和官僚体系,传过去的佛教也被歪曲,变成了什么神道教,將国王神话,变成了万世一系的天皇,內部通婚,近亲繁殖。
等大唐灭亡后,日本便不再派使者来中国,之后的宋元时期,更是汉人的至暗时刻,更加被日本不放在眼里,宋朝时期两国虽无官方交往,但民间亦有商贾贸易,日本的倭刀,摺扇都有传入中国。
然后元朝之后的事,朱重八差不多就都知道了,但鲁锦又补充了一点,之所以会出现倭寇这个东西,並不完全是日本为了报復中国和高丽,还有他们內部的原因。
於是鲁锦接著又给他讲起了日本幕府的由来,所谓的征夷大將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元朝派使者让日本朝贡的时候,恰好是鎌仓幕府时期。
但好巧不巧,当时鎌仓幕府的主家源赖朝早就死了,大权旁落,落到了源氏外戚北条氏的手里。
当时忽必烈派去的使者,就是被北条杀的,也是北条决定继续闭关锁国,不与元朝来往,之后才引发了两次征日战爭。
朱重八听到这里顿时惊讶道,“幕府將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这个源氏外戚又携幕府號令天子?”
鲁锦点点头,“差不多就是如此。”
“这,这也太胆大包天了,真乱臣贼子也,依臣猜测,那北条氏和鎌仓幕府,也是不敢与元廷交往,不然元世祖问他,尔国国王呢,他们如何作答,如何自处,天朝总不能封一个乱臣贼子的將军或是外戚做倭国国王吧?”朱重八立刻猜测道。
鲁锦又点点头,“確实有这个可能。”
之后便是元朝和高丽联手的两次东征,元丽联军如何大败且不提,就说日本国內,日本是一个岛国,四周又有大海作为屏障,除了本州岛北面有一些如同野人的阿伊努人之外,日本从来不知外敌为何物,也没有国防、常备军这些概念。
然而忽必烈的这次元日战爭,却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国防压力,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日本虽然两次都贏了,但那靠的都是所谓的神风,他们自己其实是怕的要死的。
於是由北条当家的鎌仓幕府,就组建了19万常备军,长期在博多驻扎,还在博多的海边筑起了一道两米高的石墙,用来防备元朝的再次进攻,可能这样的石墙在倭国矮子眼里看来就很高了吧.
在这之前,日本是从来没有边防,也没有常备军概念的,更没有组建常备军的经验。
日本小国寡民,贸然组建如此多的常备军,根本就养不起,这19万大军天天就在海边看著坐吃山空,巨大的军费开支压得幕府喘不过气来,士卒得不到赏赐和军餉,人人抱怨,国內农民起义,门阀也不支持幕府。
然后天皇登高一呼,发起倒幕运动,又有门阀豪族响应,之后很快攻入鎌仓,幕府倒闭,后醍醐天皇开始亲政。
但这个后醍醐天皇对武士阶层並不好,制定了一系列削弱武士阶层利益的政策,遭到了跟隨他一起倒幕的豪族足利尊氏的不满,於是足利尊氏就起兵反叛,攻占都城,另立一个天皇作为傀儡,建立室町幕府。
而逃走的后醍醐天皇,则是跑到了京都以南的吉野,自称正统,且获得大量南方门阀豪族的支持,正式和北面的室町幕府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但日本的南北朝中,北朝的室町幕府实力更强,后醍醐天皇率领的南方较弱,屡战屡败,尤其是九州地区支持南朝的地方大名,损失惨重,再加上这一地区有许多原来那19万常备军解散后遗留的乱军,这些失业的武士又穷又狠,天天閒的蛋疼,於是就开始下海创业,四处劫掠中国和高丽沿海,这便是倭寇的由来。
朱重八闻言这才恍然大悟,终於搞清了日本国內的事情。
“这么说,日本现在还是南北朝对峙,那些袭扰神州沿海的倭寇都是乱兵强盗。”
“对,正是如此。”
“那现在,现在.”朱重八闻言顿时好似抓住了什么,又有些不太肯定的说道。
“现在什么,你有何想法尽可以说来。”鲁锦当即道。
朱重八现在还是有些迷惑,日本的歷史,还有倭寇的由来,以及日本跟中国之间的纠葛也都弄清了,但他有点搞不清鲁锦这时把他叫来,跟他说这些东西的用意。
难道是要攻打倭国?可他一个团指挥级別的將领,上面从方面军司令,到集团军总兵,军总管,督师一大堆,怎么说也轮不到他来掛帅啊,皇帝为什么会特意找自己呢?
他斟酌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陛下,民间素来就有『趁他病,要他命』的说法,这倭国虚偽至极,早有不臣之心,国中又儘是些乱臣贼子,正所谓上樑不正下樑歪,国王僭越称天皇,臣子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俩炊饼扔地上踩一脚,没一个好饼!
“现在他们又正是內乱时期,无力管束那些倭寇强盗,任他们劫掠中国沿海,依臣之见,就该在这个时候趁他们內乱,一举灭其国,抓了那些乱臣贼子,也好拨乱反正,平息倭患。”
鲁锦顿时满意道,“你说的不错,朕也是如此想的,但征討日本绝没有那么简单,毕竟有前元两次大败的先例在前,真要攻打倭国,还是要提前做些准备的。
“你可知道前元两次攻打倭国的细节,可知他们是为何而败?”
“这,臣不知。”
鲁锦摇了摇头,嘆了口气,於是又跟他讲了讲忽必烈两次东征的大致过程,这才引出自己將他召唤而来的真正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