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把注意力拉回来。”
“是的,我知道你的创作意图,一部黑色喜剧,略显哀伤,甚至沉重,整部作品的底色是阴郁而深沉的,正如布鲁日的天气一样。”
“但这依旧是喜剧,对吧?”
其实,不止“杀手没有假期”,后来马丁的作品里一直都有这样的习惯——
一方面是哀伤,贯穿在作品里的哀伤和苦涩始终挥之不去;另一方面则是剧本,他的本质依旧是戏剧,相较于镜头语言来说,他更多依赖自己对文本的掌控力。
当然,并非全部,马丁也在学习镜头语言,用镜头去展现文字传递不出来的情感。
“杀手没有假期”是马丁职业生涯第一次担任导演,甚至是他第一次进入电影行业,源自于戏剧圈的那些习惯、那些视角还是没有办法改变。
所以,在安森看来,后来电影没有能够成为经典,科林-法瑞尔需要负部分责任,但更多的责任还是落在马丁身上。
看看盖-里奇,这位千禧年前后杀出重围的导演,其实就只有三板斧,依靠眼缭乱、行云流水的剪辑制造视觉快感,但“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确实赢得无数影迷的喜爱,并且也是英国喜剧的一种打开方式。
安森并不是希望马丁成为盖-里奇——“杀手没有假期”不可能成为“两杆大烟枪”,马丁为剧本语言注入的睿智和诙谐也将荡然无存;但毫无疑问,安森希望马丁能够巧妙运用镜头语言,为电影注入活力。
喜剧,不代表不能丧;同时,丧丧的喜剧,不代表不能具备活力。
“我们需要展现布鲁日这座城市的阴郁和哀伤,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展现喜剧的幽默。”
终于,马丁脑海里的那扇门被推开,他抬起头看向安森,“比如?”
安森抿了抿嘴,“老实说,我对导演工作真的一窍不通,我所有的理论都仅限于理论而已,纸上谈兵。”
“但是……”
不是谦虚,而是事实,安森确实对导演工作了解有限,他更多是通过导演的镜头来了解自己的工作。
“比如,当你试图展现布鲁日这座城市氛围的时候,人物在城市里的位置。全景展现城市的街道和教堂的宏伟,人物就只有巴掌大小,似乎被这种庄严的范围吞噬。”
“比如,全景展现的城市景象和特写展现的人物状态形成对比,甚至在台词出来之前就让观众感受到你试图表达的东西。”
“再比如,用特写镜头塞入剪辑的缝隙里,打乱叙事节奏,不同镜头的拼接来制造反转的幽默和嘲讽。”
电影剪辑,绝对不止是蒙太奇而已。
“这也是我和格里森先生一直在讨论的。”
马丁停顿一下,看了布莱丹一眼,“格里森先生?”
安森的声音从旁边传来,“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们不是朋友,只是合作伙伴而已。”
一直没有开口的布莱丹看着马丁,默默地开口,“站在同一阵线的合作伙伴。”
安森嘴角的笑容完全上扬起来,再次把话题拉回来,“戏剧和电影还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表演细节在大屏幕上展露无疑,对于演员来说是截然不同的考验。”
“我和格里森先生希望能够通过细节展现角色的差异,并且制造一庄一谐的喜剧效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