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他想做的也是文学杂志的编辑,虽然现在做上了《知音》的主编,可也从来都不能够以自己的喜好发表文章。
发表的,永远是读者们的喜欢的。
而这一次,这篇《亮出你的st,或空空荡荡》仿佛又让胡勋碧心中的那头野兽活过来了。
若是他们《知音》刊发了这篇小说,那于文学界而言一定是非常轰动的,他们一部通俗刊物,竟然试着挑战当下趋于温吞的文学语境!
这真是一桩壮举!
一想到这一点,胡勋碧觉得自己胸腔里的热血都在翻腾涌动。
“发!”
“尽快!”
“将这篇小说在咱们下一期上重点发表!”
午餐是半个,捡来的,有些发干的面包.
那已经是八九个小时前的事了。
空气里弥漫着热狗摊的洋葱味、汽车尾气的呛人味以及一种特有的尿骚臭味。
这里是纽约。
冯晓刚坐在个垃圾桶旁边儿,胃里空得发疼,发出一阵沉闷而持续的绞痛。
旁边儿时不时有流浪汉过来,去垃圾桶里翻找出些旁人不要的食物,随手拨弄掉趴在上面的老鼠或是正宗的美洲大蠊,与它们争抢那一点儿最边缘的能量。
至于冯晓刚,他保持着自己最后的一点儿尊严,再饥饿也不让自己去翻找那个垃圾桶。
而一看到被那些流浪汉甩到地上的蟑螂,冯晓刚就赶紧往旁边儿躲的更远了一些。
对于美洲大蠊这玩意儿,他至今心有余悸。
就在他刚来到美国的那段时间里,他用仅有的钱,租住在一间老破小的公寓。
结果那天晚上的凌晨,冯晓刚被浴室传来的“哗啦”声惊醒。
就在开灯瞬间,他看见整块天板轰然砸进浴缸。
随后,从碎石膏板里居然钻出密密麻麻巴掌大的美洲蟑螂,混合着楼上邻居的脏水,就像是下雨似得顺着破洞一同倾泻而下。
那场面,冯晓刚毕生难忘。
满地都是蠕动的虫子和漫过脚踝的污水.仅仅这一个场面,就让冯晓刚对美国彻底祛魅。
然而更悲催的还在后面。
他去找到房东埋怨,要求房东退钱给他,结果被房东指责说他破坏了公寓。
冯晓刚直接就气笑了。
语言不通,和对方掰扯不明白,于是他选择报警起诉,结果又反被指控“拖欠租金”。
而因为和房东纠缠,始终退不掉房间,冯晓刚竟然不得不继续在这间让他精神受到极大创伤的公寓里继续住下去,不然他就要再别的钱找新的住处。
他有钱么?
当然没有。
他身上就那么一点钱,这点钱要够他在美国一直生活到江弦大发慈悲为止。
他让房东处理,房东却不负责,无奈之下,冯晓刚只好自己去找灭虫公司,结果灭虫公司告诉他,整栋楼的通风管道布满蟑螂迁徙的油痕,虫巢顺着墙体空隙从地下室直通屋顶。
并且随后,灭虫公司从他的卧室又清出两窝蟑螂.
而另一边,房东大发善心找来的维修工,仅在屋顶的窟窿上贴了块胶带。
冯晓刚都快被气疯了。
结果更气人的还在后面!
和房东纠缠了几个星期,终于有一名华裔邻居看不下去,告诉冯晓刚一个冷知识:
在纽约,想要证明房东“故意忽视隐患”,租客需自行搜集建筑违规证据。
而调查周期往往超过半年。
冯晓刚一听就懂了。
得。
自己这窝囊气白受了!
他本来就语言不通,能保证最基础的生活起居就算不错了,还上哪儿搜集证据?
再说了,人家都是美国人,美国人怎么可能帮着他一个外人呢?
冯晓刚冷静下来以后很快拎清,这事儿他就算是再生气,最后也肯定是不了了之。
与其纠缠到底,不如趁早收手,还能节省下来一点儿起诉用的钱。
之后呢,冯晓刚又从灭虫公司那儿听来一个数据,纽约虫灾泛滥的街区占比超23%,更恐怖的是鼠患,传言称纽约老鼠的数量是纽约人口的五倍!
灭虫公司的人甚至安慰他,说你住的这所公寓已经不错了。
去年冬天,他在哈林区见到过一位单亲妈妈,她用胶带封住窗户裂缝抵挡寒风,然后苦笑着对他说:“房东说这是‘复古风情’。”
“唉,这沟槽的美国。”冯晓刚捂着肚子,继续往下一间餐馆走去。
他身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他得在自己真的饿死之前,找到一份能让自己养活自己的工作。
而去餐厅里洗盘子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他刚进到餐馆,便听到一阵骂声。
“谢特,吕,你这个臭婊子都做了些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