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与始皇讲北宋(北宋历史)
孔雀国发生之事尚未影响到大秦,时间稳步向前,蒙恬在流求岛上的任务完成,带着一批六国旧贵回返咸阳。
蒙恬作为大秦海军方面的最高将领,有许多事都要由他处理,不好在流求呆的太久。
章台宫外,随着一声“宣楚人昭岳、景武觐见!”,昭岳等人进入大殿。
几人不敢抬头,小心翼翼地跟在一名侍卫后入殿,他们如今已不是地位尊贵的六国贵族,而是一群没落之人,生死前途都掌握在秦人手中。
入殿后,几人行礼:“楚人昭岳、景武拜见陛下!”
上方秦皇的声音传来:“平身吧!朕向来赏罚分明,尔等虽曾与大秦为敌,然此番于大秦有功,尔等有何所求?”
昭岳道:“民等无其他所求,只望陛下开恩,允许民等回返故里。”
昭岳等人已做好了被秦皇拒绝的准备,他们是六国贵族,秦皇十有八九不会同意,然后将他们丢去一偏僻之地。
孰料秦皇道:“尔等想回返故里,朕可以允准,然仅凭尔等现今功劳,还不够,尔等还需再为大秦立功!”
秦皇没直接拒绝让昭岳等人喜出望外,几人赶忙道:“民等愿为大秦立功!”
只是秦皇要让他们立功做的事肯定不一般,但管它一般不一般,秦皇肯给他们机会已经不错了,错过这村就没这店。
何况,秦皇也不是再和他们商议,没有他们讨价还价的余地。
始皇道:“尔等要做之事,制舆台会有人告知尔等,功成之时,便是尔等回返故里之日。尔等退下吧!”
要让昭岳等人做的事,其实就是让他们配合制舆台宣传。
像他们向大秦投诚,大秦接受,这就是一个很好宣传的事例。
以其等为范可向天下间那些隐藏了身份六国贵族释放一个信号,只要尔等乖乖当大秦的顺民,大秦宽容大度,可既往不咎,以此安这些人的心。
同时,也可让昭岳等人现身说法,证明六国的腐朽堕落,以此彰显大秦征伐六国,一统天下合理合法。
给六国和六国贵族定论,归入到历史之中。
昭岳等人再次行礼后,退出章台宫大殿。
在几人退去时,殿内无人说话,只有一双双目光落到几人身上。
看着几人退去的背影,无论是始皇帝,还是殿内群臣,都生出同样的一个感觉:曾经和大秦在这片大地竞逐的六国,至此,余晖彻底消散。
这一世的大秦不会再有六国贵族的问题,日后即使有人再认自己是六国贵族后人,将六国从历史中翻出来,也不再是一回事。
散朝后,诸大臣离去,唯有王绾、王翦、蒙恬等“听后世历史小组”成员被始皇留下。
李念今日也在,看始皇将这几人留下,心知始皇恐怕是看今日人齐,想让他讲说后世历史。
说来,这段时日,他讲后世历史的时间少了许多,因为“听后世历史小组”成员很难聚得齐。
像始皇每日政务繁多,李念忙着搬运后世的各种内容,王绾、王翦、王贲等也各有事务处理,蒙恬在忙着学习和训练大秦海军。
尤其是等大秦与诸国接触,朝着国际性超级大国迈进后,事务更是繁多。
始皇道:“李念,你上次讲到陈桥兵变,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黄袍加身开创宋朝,后来又如何?那赵匡胤可曾收复燕云十六州,灭了那辽国?”
虽说李念这小子一向看不起这宋,可赵匡胤这位宋祖可是能在那一位诗词中与他和汉武、唐宗并称之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而且,在这小子讲说中,这宋祖赵匡胤也确实称得上人杰,说他“陈桥兵变”欺负后周孤儿寡母,可也得有那份能力和威望才能做到。
没了后周世宗(柴荣),这赵匡胤就是那个时代最有能力坐上帝位之人。
并且,这赵匡胤也不懦啊,相当勇武善战,宋朝有这样一位开朝之祖,怎会成李念口中的“怂朝”、“送朝”?
李念道:“没有,赵匡胤并未收回燕云十六州,也没有灭掉辽国。”
赵匡胤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没灭掉辽国,这可以预见,关键在于这背后的原因。
冯去疾道:“莫非赵匡胤败给了辽国?”
不应该啊,赵匡胤这人不仅个人勇武,领兵用兵也相当厉害。
李念笑道:“并非战败的问题,而是赵匡胤在开宝九年,也即其五十岁时便死了。”
始皇在心中默算了下,他记得赵匡胤是在三十四岁时兵变登基,也就是说赵匡胤在位十六年。
五十岁这个年龄,说年轻肯定算不上年轻,可说有多老,同样也算不上。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常年带兵征战,身体可能有暗伤,使其在五十岁时便离世。
不过始皇立刻又想到他在历史上四十九岁便驾崩,还没这位宋祖活得长。
那只是历史上的事,现在的他不仅要活过四十九,还要超过宋祖。
王翦和他显然想到了一处,道:“莫非是其常年领兵,身有暗疾?”
王绾道:“其实宋祖五十而甍并非要事,而在于其甍逝前是否安排好后事。公子有意提到宋祖五十而甍,想必是宋祖这一死对宋影响甚巨。”
听到王绾话,其他人也顿时反应过来,李念这小子不会无缘无故提宋祖五十而甍,必有缘由。
该不会这位宋祖的死因有蹊跷,宋便是从宋祖死后发生了变化,宋祖十有八九也没安排好身后事。
当然,也可能是安排好了,只是给人破坏了。
李念笑道:“赵匡胤虽为武将出身,常领兵作战,但史书并未明确记载赵匡胤有暗疾,在其死前更未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