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军的军需无非也就两样,一是兵甲,二是粮草。政事堂负责与神武军接洽的官员几次三番的推脱,说是关中今年大旱,府库中的粮草一面供应京师,一面又要供给潼关大军,早就已经捉襟见肘。
“政事堂一帮子鸟货,说甚让咱神武军到冯翊去就地筹粮。”
杨行本附和着卢杞,一样是气咻咻的骂着。
“杨二,你还是这急脾气,这般态度,正好给了政事堂的人精们以口舌。”
裴敬从旁责怪,认为杨行本这种急脾气只能坏事。不过,杨行本却不服气,手指着卢杞。
“某这脾气是不好,但与他们交涉的是他,他的秉性总归沉稳吧,结果如何?”
闻言之后,裴敬叹了口气,又问道:
“粮草有借口,兵甲箭矢方面,总不能也推脱了吧?”
胡乱咒骂了一阵,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秦晋的身上,秦晋身为神武军的灵魂与核心,是所有人的主心骨,在座的各位都坚信,只要有他在,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秦晋暗暗冷笑,杜乾运说的好听,其实还是怕杨国忠的报复与天子的清算。在兵变中,他先是依附了太子李亨的亲信李泌,然后见势不妙又倒向了神武军,对太子刀枪相向。虽然定乱之后,论功行赏都有他的份,但天知道几时就会清算到他的头上。像杜乾运这种人屁股上肯定都是屎,只要随便寻个罪名,就能之置于死地。
“到天子那里去告他,看杨国忠那厮如何抵赖?”
然而秦晋的反应冷淡,甚至说是毫不在意,这让杨国忠有种一拳重重打空的错觉,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郁闷。同时,他的心中也起了狐疑,秦晋这竖子向来奸狡,举动反常肯定又再打什么鬼主意。可是,他绞尽脑汁的想了整整一个下午也没发觉秦晋还有什么可以翻身的机会。
这倒让秦晋颇感意外,杨国忠的动作倒是不慢,以这种节奏来看,他已经是迫不及待的要进行全面清洗了。同时,他也在庆幸,亏得见机的早,可以带着神武军抽身而退,否则留在长安,于天子有心布下的彀中空耗,那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傻等着,干看着潼关外的风云变化。
秦晋端坐榻上,虚扶了一把,便命人看座。
但是,从亲信的探查汇报中,神武军中竟然一切如常,一丝一毫都看不出人心浮动的迹象,这又让他产生了淡淡的挫败感。
只可惜,杨国忠以为这种伎俩就能逼得神武军寸步难行,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在粮草不给,兵甲不发,任谁都猜得出来,这肯定是杨国忠在背地里发难。
只可惜,清洗异己带来的好心情,就这么被秦晋给破坏了。预想的目的没有达到,杨国忠只得苦思新的压制之法。
此言一出,众人登时愣住了。杨行本心直口快,惊道:
“末将谨记,过了午时便往政事堂交涉!”
还有一则消息,杨国忠听闻之后,有种吞下一只苍蝇的错觉。
杜乾运此时未雨绸缪,也是颇有些远见,知道长安不是久留之地,也打算外出避难。
要知道,神武军中有七成以上都是勋戚族人子弟,他们肯放弃长安城这世界到地方郡县去吃苦?
还没等秦晋发问,杜乾运就主动道明了来意。
在他看来,秦晋这么做无异于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不至于脸面上太难看。
而秦晋自然也不会说破,让神武军到冯翊就地就地筹措粮草,便等于政事堂松开了勒在神武军脖子上绳索,再难有所节制。相比眼前的这点困难,神武军少了掣肘的因素,实际上却是一个难得的大好机会。
“对告他以权谋私,公报私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杨国忠在神武军的手里吃了大亏,丢了丑,翻脸报复挡在情理之中。而天子,未必就不存了纵容之心。秦晋对此心知肚明,部下对政事堂的愤懑,在今日此时发酵到了极点。
拜兴庆宫一战所赐,这位中书令一直养病在家。而且政事堂里的官员多是杨国忠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自然都唯杨国忠马首是瞻。因此,杨国忠虽然仅以中书门下同三品的差遣行宰相之职,却已经隐隐然成为宰相之首。
其实,长安府库中的粮食足够再支应关中大半年光景,大致可以熬过青黄不接的时日,给神武军拨付粮草自然也不成问题。只不过,他偏不给神武军半粒粮食,就算府库中的粮食发霉,被老鼠吃掉,也绝不能便宜了秦晋那竖子。
神武军中对杜乾运其人的感官奇差,这就是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十足十的小人。不过,秦晋似乎却对此人无甚成见,只要使用此人时,往往竟能收到奇效。
紧接着,裴敬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但却欲言又止。杨行本发现了他们脸上的变化,再三追问,却没有任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