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周匄不幸战败溃逃,不利的影响也仅止于此,这股**惨胜之下,在主力到来之前也绝不敢轻易渡河追击,如此一来,就给了周匄溃兵重新聚拢和反击的机会。“大家同为**,何必如此相煎呢?”**仍旧在高一声低一声的喊着话。
……
“走,随我去观战!”
尽管战场上尘土漫天,但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皇甫恪还是判断出了**的大致人数,绝对不会超过五千之数。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忽而,一名甲士连滚带爬的来到了周匄的身边,哭号道:
但事态的发展往往超乎预料,先是一队千人左右的胡狗骑兵将周匄部冲的险些溃散,索性对方没能贸然进攻,紧接着又是一股非主力的人马打了过来,周匄也是不争气,竟然在与之数目几乎相等甚至比之还少的**面前极为被动,甚至有再次溃散的危险。
“将军,将军,朝邑急报!”
如果秦晋果真在这支人马之中,以皇甫将军的睿智和洞明,大军早就从高坂下冲击而至,又何能让他们在北洛水的右岸苦苦支撑?
得知了朝邑的战报内容之后,皇甫恪勃然大怒,原本他是狩猎的,不想竟被猎物偷袭了后方,,而围攻朝邑的人马在一万上下,这与此前探知的情报正好相符。也就是说神武军的主力已经绕过了北洛水,偷袭自己后路朝邑去了。
一想到此处,皇甫恪的身上顿时冷汗直流。
皇甫恪的脸上挤出了一丝冷笑。
“将军,下令攻击吧,再晚一点,周匄可能就顶不住了!”
皇甫恪说的轻描淡写,实际上局势于他而言要严重的多了。他们在冯翊属于孤军奋战,没有粮草,没有援兵,如果不能全歼神武军的主力,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才对同州城“屡攻不破”,为的就是等着秦晋的主力仓促而来,然后周匄以五千死士做诱饵,引得他们半渡之时,大军再做全力一击。
周匄陷入了绝望,他的自信已经彻底被摧垮,麾下的步卒居然以十比一的比例急剧的消耗着。用不了多久,五千人即将被斩杀殆尽,而他们的战斗意志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就算这些人的意志胜过铁石,但终究是血肉之躯……
皇甫嵩事前从反复的推演过,长安的军队并不多,而且刚刚经历过兵乱,能够派出一支神武军来就已经是极限了,只要打败了前来增援的神武军,将至少为他们赢得三个月以上的应对时间,而在三个月中存在的变数则太多了,恶可以使他从容的计划和寻找出路。
紧接着一蓬又一蓬的箭矢又急急抛落,就像对它们顽抗的警告一般,立时就溅起了阵阵肉浪血雨……
“冯翊郡太守秦使君在此,尔等叛逆听着,只要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你们叛逆之罪就可一笔勾销,否则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治尔等之罪!”
“看着吧,周匄没那么容易被打败!”
而且据皇甫嵩所知,杨国忠有再次掌权的可能,只要不是高仙芝或者哥舒翰之中的任何一人执掌政事堂,他就没什么好怕的。杨国忠不过是个抓着裙带出丑卖乖的蠢货而已,也是他不共戴天的仇人。
皇甫恪麾下的主力大致有三万人,对付人马远远少于自己的神武军,他还是有着相当的自信,虽然可能出现的伤亡要超过预期,但也只能拼死一战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校尉,皇甫将军带着大军撤了,往朝邑方向去了,咱们,咱们被放弃了……”
甲士的话对周匄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但他陡而又放声大笑,笑的流出了眼泪,左近之人无不惊骇绝望。
皇甫恪不战而走,说明已经发现了神武军的主力,那么他们这些人在这里与**偏师的死战将毫无意义可言。
三千**就算战斗力再惊人,在皇甫恪的叁万大军面前,又能掀起什么风浪呢?
大笑过后,周匄陡而下令:“投降!”
他不想麾下的兄弟们随他做无谓的死伤,毕竟重新做回**,总比脑袋上顶着叛逆帽子而死去要强多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还有的选,谁愿意做叛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