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如果旁边有一位二十一世纪的大厨师在他身边的话,肯定会被他气死,这也算菜?“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面,你们每一天至少要学会做三道菜,否则学不完,过了时间之后我也不会再教,所以全部依靠你们自己用心。”
宋朝吃的东西已经很丰富,基本上家常菜已经齐备了,周毅要做的话只能够做现在没有的东西。
开馆授徒得到了大约三十个人的相应,这三十个人为周毅带来了三千二百四十贯钱的收入,已经算是不菲。
他一边说一边做示范,将之切成薄片,锅子架在火上已经烧热,放进板油,顿时逼出亮晶晶的油来,所有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当时实际上在调味的时候非常简单,特别是肉类是没有入味的。
古代有很多动物做成的酱,比如蚂蚁、虫、鱼、青蛙、蜂窝等,周毅是从来都不吃这东西,记得刚刚穿越过来那会儿就被鼻涕一样颜色的青蛙酱给吓到了。
但是忽悠这些古代人,却是足够了。
紧接着他又将剩下的一块一块焦黄的油渣拿在手上,怀念着小时候偷吃的趣味,说道:“这个东西叫做油渣,现在趁热沾酱很好吃,你们大家可以试试。”
当时调味的主要是羹,跟我们现在的汤有点接近,但很黏稠,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勾芡。当时调味主要靠酱,所以现在日本韩国酱这么重要。
等大家都吃过味了,周毅才嘿嘿笑道:“对了,忘记告诉你们了,这刚刚出锅的油渣很容易就会上火,你们最好少吃的。”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一袭纯白的大褂穿在人身上,看起来就干净,三十个人分成三排站着,由周毅在他们面前统一训话。
周毅忍不住要唱起《满汉全席》的主题曲了。
一百零八贯的价格让大多数跃跃欲试的人都输在了起跑线上,许多小餐馆的人败退下来,但是也有那么几个,想着只要学好了菜不愁没生意,于是咬着牙凑钱去学。至于那些大家族的人,一百零八贯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没压力,随便就能够拿出来。甚至是苏嘉明也派了人到周毅这里来报名,可见这苏嘉明不仅仅敛财成性,也好吃成性。
中国有主食和副食之分。《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五谷是主食,其他肉类、菜类都是副食。
先秦时期,酱的做法有一千两百种。孔子有句非常有名的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上句话不多赘述,下句话则讲,肉要切得薄才好吃,为什么呢?因为肉要蘸酱才能入味。
案板上,是一大堆白的猪油,这是今天特地去街上买来的,位于猪皮和瘦肉中间的那一部分,周毅称之为板油。
这些人的锅和勺都是他们自己来来的,一来这样可以给周毅节约成本,避免他还要去买一大堆的教学用具,二来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只有用自己最习惯的工具才能够做出最可口的饭菜。
众人一吃之下,果然觉得香酥可口,周毅道:“很好,这就是我教给你们的第一道菜,油渣伴酱。”
周毅教的第一个菜,便是红烧排骨,这是他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做了红烧排骨之后,他还做了比如油渣炒青菜之类的创意家常菜,一下子就传授了六道菜品,这些菜品的材料十分简单,制作的秘诀表示炒的技术,至于好吃与否,那就依靠个人对力道与火候的把握了。周毅自认为自己已经将所有的秘诀都已经传授给他们了。
于是这些学徒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带说是要给他们的主子们做好东西吃。周毅脸色不太好,他吃过大家炒的东西,觉得这种东西要是拿去给那些吃惯了好东西的人吃的话,做菜的人会被打死的。
晚餐一家四口吃的就是周毅炒的菜,其他学徒做的东西都被周毅送给了一个不远处养猪的邻居。
宋朝因为宵禁政策的宽松和人民口袋里面的钱的普遍增长,一天也由吃两顿饭变成了三顿,有些家境比较好的家庭里晚上要出去听戏听书,有时候回家晚了还得吃上第四顿。正因为如此,即使是这青神县,大小饭馆也是多不胜数。周毅甚至听说有人家里都不开伙,一天三顿在外边吃。
如此习惯,若是有几样拿手好菜,开个饭馆,不愁没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