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许都政变之前,这类协商是在门下省进行,由代表各方的侍中进行磋商、表决……其中必然有一位宗室出身的帝室代表。
可随着许都政变、刘松出逃河北以来,门下省的这点作用也被剥夺。
虽然门下省侍中之间进行协商能加速决议的通过,但也分走了不少影响力。
现在三座上公府诸曹对接议政,再由三省进行落实……有些拖延,但也保证了权力的集中。
吕布翻看赵彦拟定的一系列人事调动名单,都是赵基麾下的将校,吕布本不想多管,可看到了荡寇将军、乡侯张辽的名字。
张辽依旧还是荡寇将军,只是领幽州上谷郡守;与张辽相对的是伏波将军、乡侯甘宁,领渔阳郡守。
对于名单上出现的张绣、段煨这些老熟人,吕布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
可张辽、甘宁令他感到不爽,捉笔想要勾一下,拖延这两个人的职务升迁的程序。
又觉得这样没有什么意义,就捉笔扭头看一侧:“仲达?”
司马懿身高八尺有余,弱冠之年的他只是比较瘦,可骨架颇大,此刻猛地起身拱手:“公上?”
他是杨俊推举,吕布征辟的幕府主簿,因是河内公国温县籍贯,是吕布的臣民出身。
“太傅要擢拜张辽、甘宁,使二人领郡治民。我颇不喜此二人,又不想恶了太傅,仲达可有良策?”
吕布晃了晃手里的公文,司马懿趋步靠近,双手伸出接过公文扫一眼,就说:“公上,太傅欲要用兵于辽东。臣以为,此国家兴亡之大事也。张荡寇、甘伏波皆国家爪牙,不应轻慢。宜遣使赠马、甲,以消旧怨。”
说着司马懿递还公文,屈身长拜:“前不久公上才遣使晋阳,商议小公孙过嗣之事。今实不该为张、甘二人与太傅怄气……再者,此二将乃当世虎将,为小公孙长远考虑,宜早日摒弃旧怨。”
作为吕布的臣从,司马懿自然要为吕布做长远顾虑。
小公孙过继给太傅做嗣重孙,继承食邑万户的晋阳侯国真的不算什么。
拿到晋阳侯国、太傅旧吏团队后,返身回去再争河东公国才是正理。
所以不该继续交恶张辽、甘宁,要快速转变态度才对。
未来不求这两个人帮助,能保持中立,就是极好的事情了。
吕布缓缓点着头:“我也有此思虑,就恐遣使赠马、铠,反受其笑。”
如果不是为了给小外孙做考虑,吕布早就直接勾名字了。
司马懿拱手再拜:“今两家合力共御天下贼臣,张荡寇、甘伏波皆柱国之才,岂会伤公上颜面?伏望公上明断。”
吕布还在沉思,他很清楚张辽、甘宁的脾气很不好。
若是派人送礼,这两个人犟脾气发作,那真会伤他的面子。
他可以在政事上配合赵基,活到现在就活了个脸面,这脸面如果被张辽、甘宁抽上一鞭子,那真就很难善了。
如果这份颜面都无法维持,那他的基本盘也会动摇。
片刻后,吕布就问:“仲达之兄现居何职?”
“回公上,年前臣兄以军医随太师潜行凉州平叛。正月下旬撤归平阳,来信说是升爵二级,如今是太师麾下军医少监,等同营督,官秩六百石。”
司马懿谨慎回答,没有任何夸耀的情绪在。
吕布又问:“当年元嗣骄横,断汝父腿足,今汝父如何?”
“回公上,太师当时小惩而已,不过百日就休养痊愈,臣父得以置身事外。这才颐养天年,臣兄弟也能膝前尽孝……恕臣斗胆,若非太师援手,臣一家必被贼臣裹挟,难以脱身。时至如今,不曾有一点怨意。”
司马懿说着抬头,露出一点笑容:“又不好向太师道谢……故臣兄在太师麾下,克忠职守,以报恩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