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鹿谷
“逃走?”卢萍笑了起来:“不知道是应该说你是胆小还是谨慎,当上了车骑将军加录尚书事,邓忠为司隶校尉,聂生为五官中郎将,袁田为北军中侯,手下还有几万大军,竟然想着逃跑路线!”
“有备无患嘛!”魏聪笑道:“再说了,我麾下的军队也不可能永远屯扎在雒阳城外,其中大部分迟早是要回到交州的,那时一旦河北或者河南起事,就危险了!。”
“那你打算留下多少?”卢萍问道。
“北军五校和城门军已经自成体系了,派几个军官可以,士兵动不了;司隶校尉原本有统辖两千武装仆隶,责任是维护京师的治安,不过张温守伊阙关的时候被我打的十不存一,正好全换上我的人马,然后按期轮戍;还有孟津大桥我打算留八百人作为守桥兵,再加上二十条战船,算上水兵有千余人。还可以以巡视阳渠为名设置巡河营一千人上下,再加上车骑将军本身的护卫属吏,总共有五千人上下!”
“五千人?这也不少了!据我所知,北军五校全加起来也就这么多吧?你还担心什么?”
“多少不是这么算的!”魏聪苦笑道:“雒阳可是有城墙的,还有宫城,关键时候城门一关,我在城内和城外的人马就被分开了,而北军军垒可是在雒阳城内的,又集中在一地,缓急之时,就是以少敌众,如何抵挡得过?”
“哦,所以你才打算筑一个小城!”卢萍恍然大悟:“形势不利也可以据城而守!”
“不光是守城,将这小城紧挨着城墙,一旦有变,可以逃出去!直接逃往孟津,只要上了船,就不怕了!”正如魏聪说的,东汉时期黄淮地区的水文情况和今天大不相同,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之间存在大量河流湖泊,其水流量和运载能力远胜现在。战国时魏惠王迁都至大梁,自今河南原阳一带开大沟引黄河水南流进入圃田泽,又自圃田泽引水至国都大梁城北,绕城趋南,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此后20多年间,魏国继续向东南开凿,使鸿沟水系不断拓展,最终经通许、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阳东南流入颍水,汇入淮河。由于鸿沟以黄河为水源,以圃田泽为天然调节水库,因此,航运用水得到保证。鸿沟的开凿连通了黄河、济水、濮水、泗水、菏泽、颍河、汝河、涡河等多条河道与湖泊,形成黄淮平原以人工运河为干流、以自然河流为分支的水运交通网。诸水连通,交织成网,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水运交通体系。而大梁也随之成为当时北方首屈一指的商业大都市。汉明帝时对黄河河道和运河河道进行了修整,其运输承载能力大为提高,所以魏聪只要上了船,混入这个水运网上的千万条船只之中后,想要阻止他逃回南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想不到这雒阳如此凶险!”卢萍露出忧虑之色:“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一直留在交州不也是很好吗?”
“阿萍你不必太过忧虑,这都是我做的最坏的打算,并不是一定会发生!”魏聪站起身来,安慰道:“至于为何不留在交州,这也是没有办法,既然我走上了这条路,就只有一直走下去,是没有回头的可能的!”
“好吧!”卢萍叹了口气:“那我也只好向你告别了!”
“告别?”魏聪一愣:“什么意思,阿萍你要离开我了吗?”
“嗯!”卢萍点了点头:“你已经娶了窦氏的女儿当正妻,身边总跟我这么一个女道士,总不太好吧?”
“这——”魏聪下意识的反驳道:“这不是啥问题吧?你在我身边所有人都知道的,又不是第一天了,窦氏也没有反对呀!”
“窦氏不是主要原因,其实是我自己想要离开了!”卢萍笑道:“真的,比起雒阳城,我更喜欢豫章和荆南的山野湖泊,再说我不是已经是封君了吗?当然要去我的封地去!你说是不是呢?”
魏聪看着卢萍的眼睛,确认对方是真的这么想的,最后点了点头:“好吧,既然是这样,那我也就不阻拦你了,不过哪天我离开雒阳,你也要重新回来!”
“好!”卢萍笑道:“不过你首先要能活着离开这雒阳城呀!”
————————————————————————
给天子送葬的队伍从中东门出城,从这里灵柩将前往北邙山旁的陵墓,相比起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顺帝的宪陵、冲帝的怀陵、天子的陵墓甚至可以说颇为简陋——原因很简单,他登基没多久,也没人想到他会这么早就离开人世,而两汉天子的陵寝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修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天子的陵寝实际上还没有完工,只能先将其入土,然后再慢慢完成余下的工程。
陪伴天子灵柩的是他的大臣们,这些地位崇高的大人物们身穿没有经过处理的麻衣,亦步亦趋的跟在灵柩两旁,大风席卷,噼里啪啦的掀动他们头顶上的灵幡,将其搅成一团。
魏聪垂着他,在他的前面还有窦武、袁隗、张奂、冯绲,从资历和官位来看,他们还在魏聪之上。看上去,袁隗憔悴而又削瘦,好像天子驾崩的痛苦把他折磨的只剩下一座骨架。
在大臣们身后,是三百名虎贲郎,在他们的盔甲外,是素色麻布制成的披风,刚刚上任的聂生在他们当中,似乎有点不自在。他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出任虎贲中郎将——比二千石的高官,位阶等同于一郡太守。当然,论起其重要性比太守可要高多了。实际上此官承担着统领武装郎官守卫天子的重任,若领兵出征便是一军统帅。通常来说,能够出任此官的要么是天子心腹,要么是贵戚,自己能够出任此官的唯一原因就是义父。
“将军!风越来越大了,要不要让稍微停一下!”一名郎官对聂生道,他满脸浓须,举止庄重,岁数至少有聂生两倍大,这些郎官都是从天下各郡选送来的精英,却对自己毕恭毕敬,这让聂生有些窘迫,他强迫自己看上去威严一些:“嗯,派人去前头通传一下!”
很快,通传者就回来了,下令继续前进,天子灵柩不可能在途中停歇。这让聂生愈发窘迫,他点了点头:“继续前进,不许停歇!”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灵柩的行程,约莫中午时分,灵柩送到了墓地,在隆重的鼓乐声中,天子的梓宫被送进墓穴,然后是各种陪葬物,一切都摆放停当之后,墓道放下堵塞的巨石,然后是砖石,封土,祭拜仪式,当一切完结之后,已经是黄昏时分。
返程的路上,群臣们终于可以登上各自的车马,魏聪刚刚登上马车,锤了两下跪的发酸的膝盖。就听到义子的声音从窗外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