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资本之后,星海通信等公司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有要入股加深合作关系的,有要买地皮盖楼的,有要发展新产业的……
总之,大家都想乘机扩大自己公司的权益。
投资的项目很多,但泰国的容量却有限,因此很快就发生互相冲突的事件。
尤其是星海科技和星海通信两家公司,矛盾最为突出。
“这样,还是老规矩,电信类公司股份一人一半。网吧则依旧由星海通信掌控。”
日本的人工现在比欧洲还要昂贵,如果不能入股电信类企业,将难以拿到电信设备类订单。
毕竟西门子等欧洲电信巨头有着上百年历史,而星海通信是才建立不久的新公司。
除非星海通信愿意亏本卖电信设备,大打价格战。
星海集团这边愉快的讨论着如何借机扩大公司规模,山一证券领导层则有些如履薄冰。
野泽正平社长,原社内高层领导,以及幕后的大股东,都担心星海集团反悔。
大家都知道,华尔街下这么大的本钱,不可能将收割的步伐止步于泰国。
接下来东南亚其余国家,另一个主要针对目标港岛,都会是进攻的重点。
至于日本,虽然不是索罗斯等人的主要进攻方向,但八十年代就开始布局的东南亚市场崩塌,别的行业不好说,金融行业肯定大受影响。
看着联袂而来的山一证券高层领导,青年直接保证道。
“请诸位请放心,我们星海集团既然答应了750亿日元的价格,那么就不会反悔。”
虽然竹下雅人不太认可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经营理念,但对于他的某些话还是很认可的。
他收购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时候,恰逢美股暴跌。
但盛田昭夫非常有信誉,仍旧以美股崩塌前的价格收购。
看似成了冤大头,却也向投资人传达了索尼信誉至上的理念。
自此以后,索尼在欧美开拓市场和渠道,可谓是无往而不利。
因为大家知道,索尼非常有信誉,和这样的公司合作肯定不会遇到坑。
星海集团也处于圆木立信的阶段,说好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反正就算讲价,也顶多少那么一两亿美元,根本不值得他浪费星海集团声誉。
“不愧是会长大人,做事就是公正大气。”
“哪里,野泽会长过誉了。”
竹下雅人很满意野泽正平的识趣,自达成草签协议后就立马改口叫自己会长,因此他准备将其调入银河资本就职社长一职。
是的,青年不准备让野泽正平担任山一证券社长。
并且不仅是他,山一证券整个领导层都要被大换血。
没问题的,换到集团其余公司平级岗位。有问题的,直接让其退居二线。
至于隐瞒亏损的原会长和原社长,也是同样方法处理。
他不准备像前世一样,让两人蹲监狱。
山一证券遭到的破事太多,经不起反复折腾,不如就此掩盖掉。
当然,为了避免日后被东京地检找麻烦,亏损还是要公布的。至于亏损原因,则随便找个借口糊弄过去。
双方只简单聊了一会,担心夜长梦多的山一证券领导层,便委婉的暗示青年签下一份更为紧密的合同。
“没问题,现在就签约。”
“是,那麻烦会长大人了。”
签约的事情很简单,三五分钟就全部搞定。
至此,如果不出意外,那么日本第四大证券公司将在不久后归属星海集团。
虽然几乎拿下了山一证券,但这家公司还有一堆破事需要处理。
青年顾不得召开庆功宴,直接带着星海投资两位社长和山一证券领导开会。
“这两位大家应该都认识,你们公司的前职员。我们星海资本的正副社长,嘉本隆正和长泽一夫。”
星海投资如今在全世界都如日中天,正副社长别说是日本金融机构,就算是华尔街大佬也非常的熟悉。
再加上大家同属东京金融圈机构,并且两人还来自山一证券,山一证券自然对两人更加的熟悉。
甚至在不知不觉间,两人都成为了山一证券员工的偶像。
毕竟,谁不想成为工作轻松自在,年薪也能轻松破千万的星海投资员工呢?
要知道别家金融机构员工的高新,可都是随时过劳死换来的。
最典型的就是摩根大通,996真是福报。每天工作时间,就没有低于14个小时的。
当然,金融机构也有非常轻松的岗位。
但那些岗位要不就是赚钱比较少,要不就是技术要求非常高。
这与普通人进入金融领域的想法,完全是背道而驰。
“是,这是我们的前同事。不对,应该说是现同事。”
野泽正平原本并不善长溜须拍马,但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他担心被星海集团收购后,公司会开启裁员。因此为了让员工尽可能的留下来,他现在也是拼了。
“对,既然大家都认识,那我就不多做介绍了。”
“时间有限,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
他很讨厌没完没了的会议,因此不等大家开口直接进入正题。
“现在山一证券的情况,想必你们也都清楚。”
“外有社会舆论压力,内有债务隐瞒这颗大雷。”
“外面的舆论压力,星海集团可以帮忙解决。”
山一证券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民众的普遍不信任。
但无所谓,有星海集团进行担保,社会舆论很快就能扭转。
这也是为什么,竹下雅人一直以来都孜孜不倦追求好声望的最大原因。
星海集团的牌子,天然就可以让民众相信。
轻轻一嘴带过外面的舆论压力后,竹下雅人皱眉继续说。
“问题是内部隐瞒的债务,我希望有人能主动站起来揭开。”
面对青年的命令,野泽正平很有担当的主动站了起来。
“会长,我来吧,这是我作为社长的责任。”
野泽正平前世已经有揭开盖子的想法,哪成想刚要揭开,公司前任社长就出事了。
没办法,只能拖后选择优先处理前社长涉黑丑闻。
结果,前社长的事情还没处理干净。前会长,也就是前前社长也出现相同问题。
最终,这颗大雷被媒体记者曝光,进而将山一证券炸个粉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