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你这是视察工作呢?”
“嗯,过来看看。你们现在开通了几条线路了?”
方唯和大家打过招呼,随后问起了线路的事情。
“目前还只是瑶岭乡一条线路,不过相邻的村子每天都至少有两趟车。去往县城是早上和中午各一班车,从县城发往乡上是中午和傍晚各一趟车。”
听到问话,邓元恩赶紧回答道。
之前说各村都要通班车,那只是一个说法,实际上有些村子挨的很近,邓元恩他们就优化了线路。
这样既可以节省费用,也能方便大家,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错,你们考虑的很周到。其他乡镇准备什么时候通车?”
县里给批的线路包括县里到各乡镇(来回),虽然现在只是经营了一条线路,别的线路回头也是要搞起来的。
“等明年春节后就会陆续开通,现在主要是营运车辆不够,我们下的订单要到那时候才能交货。”
邓元恩解释了一下,主要是因为客运这件事比较仓促,就算是拿着现金去买车也需要时间。
方唯点点头,这个道理他自然懂,所以就没有再说什么。
至于抢了某些人的生意,这件事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不说合作社,光是运输公司就有多少人?开大车的一个个身强力壮,野性十足,有大客车驾照的又能好到哪儿去?
他们不会主动惹事,毕竟公司有规章制度。但要是有人挑事,恐怕是找错了对象,绝对会碰的头破血流。
而且在新林县几乎没人敢主动招惹瑶岭集团的人。
“行了,你们忙吧,我走了。”
方唯看了一圈,觉得客运这一块很快就会走上正轨,便驾车返回了家里。
说起来也挺好笑,他那天还和王林说了县里“地头蛇”的事情,可事实上瑶岭集团就是本县最大的“地头蛇”,只不过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时间匆匆。
集团公司那边开始准备年终决算工作,今年集团公司财务部的压力很大,他们需要和下属各单位对账,然后还要汇总报表。
表面上看成立集团公司增加了人手,多了一部分工资费用,但却理顺了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只不过他这个董事长有些懒,经常不在总部,而是让常务副总干着总经理的活儿。
他暂时兼着总经理也是有目的的,他要看看蔡桐和胡林伟到底谁能挑起集团公司的重担,到时候就会把这个职位交给谁。
他的内心里是倾向于蔡桐的,要不然他不在公司的时候也不会让对方代行职权。
只不过做企业不能光看远近亲疏,另一方面还得看能力。
蔡桐和胡林伟心知肚明,知道这段时间是对他们的考验,所以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玩命的工作。
这天上午。
方唯接到了蔡桐的电话。
“支书,我这边接触到了非洲的客户,他们对我们的【南光五号】稻种很感兴趣,打算订购一批尝试种植一季。”
这是公司第一次主动接触国外客户,之前出口稻种都是由湘南省外贸联系的。
蔡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国外的客户,出口方面的事情他准备交给粤省外贸公司。没办法,公司没有外贸经营权,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非洲?是哪个国家?”
方唯愣了一下,他倒不是有什么歧视,主要是担心回款的问题。
“准确说的话,对方也是一家农业公司,在非洲拥有庞大的耕地。支书,你放心吧,不会是骗子,粤省外贸作为中间人两头签合同,咱们没啥风险。”
蔡桐哈哈一笑,详细解释了这里面的情况。
方唯这才搞清楚客户的身份,人家也是国际巨头,购买【南光五号】自然为了利益最大化。
粤省外贸在中间也是有利润的,所以才会两头签合同,出口风险人家承担。
“这就好!按照你说的数量,对方可不是小小的尝试一下,采购量起码占了咱们一季产量(南光五号)的一半左右。”
方唯随后夸奖了蔡桐几句,等这笔生意做完,谁出任集团公司总经理也应该有结果了。
两人随后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很快就结束了通话。
晚上。
吃过晚饭,方唯和盘莲出去散步。
他又说起了外出巡视的事情,倒让盘莲感到很惊讶。
“三哥,现在成立了集团公司,有专门的巡视员,你还这么辛苦,有必要吗?”
“有必要!我不能总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听汇报,不去一线巡视,就掌握不了第一手的资料。”
不管公司发展到什么程度,方唯都不会丢掉这个传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