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林业公司的视察到此结束,方唯感到很满意。
林业公司是从林业大队演化而来的,大家在林业方面都是行家里手,未来的发展不用他过多操心。
回到家,阿姐已经做好了晚饭,她和盘莲正等著方唯回来吃饭。
“三哥,今儿咋回来的这么晚?”
方唯今天回来的时间比平时晚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盘莲便隨口问了一句。
阿姐赶紧去厨房把饭菜端了出来。
“下午去山林转了一圈,了解一下林业公司的发展规划。”
方唯笑著解释了一句,便去洗手,回来坐下就开始吃饭。
他在山上转了一下午,还真有点饿了了。
吃过饭,方唯和盘莲去外面散步,回来后他就钻进了书房。
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已经积累了不少小麦育种的经验教训,需要整理一下然后编纂成册。这是他的习惯,希望这一辈子能多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
翌日。
方唯去了瑶寨。
经过精心的培育,在试验田里培育的小麦种子长势良好。
王松林拿著种植记录说道:“在培育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和之前一样,所有数据的都显示这次培育出来的小麦应该是成功的。”
“嗯,我看看。”
方唯伸手拿过来了种植记录,然后仔细的翻阅,一切都还能正常。
小规模培育的小麦种子很快就可以收穫,等到时候再进行验证,或许就能发现问题的根源。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三哥,还有一件事。林业公司承包了大片的山林,寨里除了归属集体的山林之外,其他区域都已经封闭。这样的话会影响向竹器厂供应各类竹子,这事儿该怎么办?”
瑶寨一直都是竹器厂的竹子供应来源,竹子生长迅速,所以砍伐竹子的区域早已超过了集体林地。
但现在林业公司开始封山,他们再这么做就不合適了。
所以王松林才会这么问。
“嗯,这件事我和林业公司的负责人谈过,接下来內部记帐,属於林业公司的收益和寨里的收益分开,加强內部结算即可。”
这算不上什么大事,都是瑶岭集团下属的单位,只要內部的帐目搞清楚就行。
王松林点点头,他打算回头去一趟林业公司,和对方把这事儿定下来。
离开试验田,方唯又去大田转了转。
夏收在即,瑶寨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没有任何问题。
匆匆数日。
各生產单位陆续开始了夏收夏种工作,在田野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收割机忙碌的身影。
方唯和往常一样去各单位巡视,从衡州到陈州,从阳山到新林县的各乡镇,他都跑了个遍。
等他消停下来,夏收夏种工作也到了尾声。
今年的雨水偏少,各地都有一点轻微的乾旱。不过各个生產单位的农田水利设施都很完备,灌溉渠、机井覆盖了整个耕种区域,些许的乾旱根本不会对农业生產產生什么影响。
方唯一直都有大农业的思维,大投入大產出,机械化作业,实际上的生產成本,比按照家庭为单位的生產方式低很多。
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他从不觉得只要承包到户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支书,这一季的收成起码能和去年同期持平。”
在瑶岭合作社,赵金生向方唯详细介绍了夏收夏种的情况。
社里的收割工作业已结束,只是统计数据暂时还没有出来,他的判断应该误差不大。
方唯点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行,老赵,你不用陪我了,我去新林农场转转。”
方唯隨后离开了社里,去了最后两家单位,新林农场和育种中心,回到家就到了傍晚时分。
吃过饭,王松林打来了电话,说小麦的验证工作已经开启。寨里的几个老客户帮忙种植了小麦,有的种植了一两亩,还有种植四、五亩的,最多不超过10亩。
毕竟是帮忙进行验证,这一点种植量即便是颗粒无收也无所谓,但要是种植面积太大谁也担不起这个风险。
“松林,你回头可得好好感谢人家,咱们不能总欠人情。另外,你明天给我送一些小麦种子过来,我有用。”
方唯交待了一句,便掛了电话。
验证工作不能在【种植区】內进行,毕竟以后的小麦种子要销售到全国各地,所以只能在普通的土地上种植。
方唯拿了一些种子过来,寄给了远在京城的孙士礼,让他找人在北方地区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