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孙士礼这边还没有头绪,推倒重来之后,新一代小麦的研髮根本没有头绪,他都快绝望了。
方唯决定撤回派到中原基地的项目组成员,同时取消了中原基地试验田的指定。就连孙士礼都很少去那边,自己的技术人员还耗在那边也没有意义。
孙士礼很快接到了方唯寄来的小麦种子,在作物所让人分析了一下,数据还是蛮好的。
接下来他就在冀北基地让人进行种植验证,其实心里也没抱多少希望。
方唯倒不像孙士礼那么著急,他很清楚,搞一个新品种作物出来,有时候费十年八年的时间都不足为奇。
他比反感这种任务式的项目,育种工作有其自己的规律,人为限定期限並不合理。
当然,孙士礼当时接下这个任务也是有自己的盘算的,无奈运气不好,大概率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第二天。
方唯去了研究所。
“新一代油菜的申报方案写出来了吧?”
新一代油菜已经经过了大面积种植,效果非常好,在端午节前就成功定型,被命名为【南油002】,亩產可达700斤,含油量49%。
这段时间大家正在匯总资料,確定论文的方向,同时也在编写申报方案。
“写出来了,写出来了!”
作物所依然有科研人员在研究所驻扎,他们这些人两年一轮换,到了这边总能捞一些好处。
此时听到方唯的问话就犹如天籟之音,看来方支书准备进行成果申报了,他们这些作物所的外派人员不就出成绩了?
“去把申报方案拿给我。”
方唯拿到申报方案之后,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就在研究所给孙士礼打了电话。
孙士礼听说对方搞出了新一代的油菜,各项数据指標还那么好,顿时笑了起来:“方支书,你可真是及时雨啊。谢谢,真的非常感谢!”
这个成果虽然不能完全抵消新一代小麦育种的失败影响,但也能保证影响降低到最小。
因此,孙士礼对方唯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同时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放下电话之后,他打算等过段时间再给方唯那边的研究所调拨部分设备,再派几个高级人才过去进行技术交流。
而方唯对於学术成果没啥需求,和作物所绑定有很多隱形的好处,他並不在意这些事。
隨后,研究所这边將资料和申报方案整理好,寄给了孙士礼。
匆匆数日。
方唯拿到了全面的统计数据,这一季的產量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收成还是不错的。
林炳坤隨即决定正式发售各类种子,其中,稻种是重头戏。但由於这一季並没有外销订单,总体上供应量会略大於需求。
夏种还是按照现有规模进行生產,那么到了秋收之后稻种就有可能积压。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到了明年很有可能会调整生產计划,减少稻种的供应。
这两年基本上很少进行產量的调整,就是因为一直都有外贸订单的存在。
“林总,你们有没有主动寻找外销的机会?”
上午,方唯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林炳坤打电话。
“我们和省外贸以及粤地外贸都一直有联繫,目前有一笔外贸订单尚未確定,应该快有消息了吧。”
林炳坤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对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
瑶岭农业出品的稻种不仅產量高而且品质好,除非对方是傻子,用过一次就会一直惦记的。
“行,这件事你们抓紧。”
方唯没有多说什么,隨即就结束了通话。
整个上午他都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务看文件,临近中午的时候接到了郭永清的电话。
“郭叔?你难得给我打一次电话,怎么著,想喝酒了?”
“喝酒隨时都可以,我有別的事。最近煤炭的供应比较紧张,我一个老战友的孩子在清河县开了一家砖厂,需要大量的煤炭,你能不能和老大说一声,帮帮忙?”
郭永清退休之后几乎很少找方唯办事,人家两口子热爱旅游,小日子过得美滋滋。
这次的事情是他一个老战友找上门来求助的,他不得不出面找人。
“小事!你咋不直接找我大哥呢?”
方唯不觉得这是啥为难的事儿,作为煤矿来说都是统一定价,卖给谁不是卖?
他只是纳闷对方为啥不直接去找方平,反而要拐个弯。
“老大啥都好,就是有时候太死板,我还是和你说比较好。”
“行啊,那我就和大哥说一声,回头你让人直接去煤矿找他就行。”
方唯听到郭永清的理由,差点笑出了声。
对方看人还是很准的,大哥有时候的確不知道变通,太过讲原则容易得罪人。像这种事完全可以灵活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