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很清楚自已確实得位不正,
这才这么宽怀,
可竇轨这一通乱砍,
把他的苦心废了一半。
“无逸觉得派谁去益州接任这个大都督合適?”
益州大都督府,原是益州总管府,后升格为行台,最盛时行台下辖六个总管府,不仅是巴蜀,
还包括了长安西部的原会诸州,堪称是西部大军区。
武德四年初置总管府时,管辖益、绵等十七州,益州则辖成都等十三县。
到如今,罢行台,置都督府,督益、绵等十州,並督鄢州、南寧州、会州、利州、遂州都督府,兼领戎州、南金州都督府。
实际上益州大都督府,总管督领三十八个州军政。
真正的西北第一大政区。
虽然现在陇右、京西的府州不再归益州大都督府管,但仍然还是极地盘大、权力大的都督府,
偏蜀中富饶,与外交通不便,相对隔绝,獠蛮又多,
最不好控制,
要是一不小心,隨时可能失控。
这大都督品级又高,还是个从二品的实职。
“要不,你来兼领益州大都督,你之前也兼过益州行台僕射。”李世民道。
李逸不知道这是不是皇帝的试探,还是说只是真这样想,但他可没打算去蜀地,
兼职遥领就更没啥意义,当即马上拒绝了。
“臣以为,陛下可以让皇子为大都督,遥领此职。然后再精选几位能臣干吏前往,
另外,虽罢撤了益州行台,但如今的大都督府还是有些过大,臣建议把利州、遂州都督府划出来,
鄢州都督府、南寧州都督府、会州都督府,还有戎州都督府、南金州都督府,其实也可以不再由益州大都督府兼领。”
益州大都督府,只督十州。
其余的中、下都督府,各自督自己的州。
益州大都督府和其它中下都督府,不再是上下隶属的关係。
皇子遥领大都督,
实际大都督府事务,就是长史和司马一同主持了,现在前御史大夫皇甫无逸已经去益州赴任长史了,
现在还差个司马。
当然,李逸建议,把益州大都督府拆分一下,再缩小一点,只管直辖的十州,其余的几个中下都督府就別兼管了,
让各都督自己管去。
这样一来,
把益州这个大盘子拆分后,一来好管一点,二来真要出事,危害也没那么大。
各都督府,可以相互牵制。
“你推荐几个人。”李世民觉得李逸这建议不错。
“太府卿李袭誉是汉中人,对蜀地情况相对了解,他也曾担任过路州总管,可以做大都督府司马,或是遂、利、会等的都督。”
“还有人选吗?”
“那原刑部尚书,现太僕卿刘德威,也可以。”
刘德威出身彭城刘氏,隋朝將领,大业末隨裴仁基上的瓦岗,跟秦琼那是老战友,后来归唐,
李渊还把侄女嫁给了他,娶了平寿县主为续弦,他还曾出任过李元吉的并州总管府司马。
后来入朝为官,做到刑部尚书,也是能文能武,又还是李家的侄女婿。
“三郎长沙郡王李恪,杨氏所生,如今五岁,英武果敢,待朕登基后,晋封其为蜀王,遥领益州大都督如何?”
李逸记得歷史上的李恪有些悲剧,
听说是个挺不错的贤王,但他生母是隋煬帝杨广的女儿,他又只是庶出的老三,
跟嫡长子李承乾和嫡出的老四李泰,根本爭不过,最后被李承乾李泰哥俩的亲娘舅长孙无忌,
给弄了个谋反案,给弄死了。
现在才五岁,跟李逸大儿子李琮差不多大。
这个年纪,
不管是封蜀王,还是拜益州大都督,其实没啥实际意义。
就是占了这个从二品的位置,
李逸自然不反对。
“那就皇甫无逸为大都督府长史,刘德威为大都督府司马。
李袭誉为遂州都督,李寿为利州都督。”
“至於竇轨,”
李世民犹豫了一会,“到时就召他回朝,授他右卫大將军吧。”
右卫大將军正三品,而益州大都督是从二品,最重要的是,十二卫的大將军在京师,很多时候是没有实权的。
不过终究是自己人,
哪怕他在蜀地残暴,甚至这次直接把韦云起郭行方两人给斩杀,李世民也並没有想过就要怎么处置他。
说到底,
竇轨杀他们两人,虽有一直以来的矛盾,但这次诛杀的理由,还是二人是建成党羽,不奉詔。
“来人,召內侍监韦庆植来。”
韦庆植,曾任秦王府司马,如今是內侍监。他是前国子监祭酒韦澄之子,跟韦云起是同祖父的堂兄弟。
韦云起就这么被杀了,
这对京兆韦氏,尤其是彭城公房来说,必然是难以接受的。
得安抚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