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朕的心腹,无忌还是外戚,就算遭忌,被攻击,那些人总还得有几分顾忌。”
长孙氏握住丈夫的手,“陛下千军万马亦不曾畏惧过,如今坐在金殿上,又何须担心。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陛下多些耐心,多纳諫,臣妾相信千头万绪总能一件件理清的。”
李世民转身,將长孙拥在怀里。
“朕很欣慰,一路有你相伴。”
李世民今年虽然才二十四岁,可十六岁便娶了当时仅十三的长孙,夫妻俩相伴,一路已经八年了。
少年成婚,如今也算是老夫老妻了。
若是別人当了皇后,当然愿意自己兄长、舅舅做宰相,也只有长孙,不仅从来不为兄长、舅舅们求升官,反而会在此时劝止自己。
大唐武德六年,七月初四日,
东宫显德殿,
朝廷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
监国太子李世民继皇帝位。
百官山呼万岁,声冲云霄。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君临天下。
李逸身穿袞冕礼服,率百官朝拜,看著那位年轻的天子,不由的想起一些传闻。
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当今天子生於武功別馆,时有二龙戏於馆门之外,三日而去。
后来李世民四岁时,有书生自言善相,来拜李渊,说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到李世民,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李渊害怕此言泄露,引来灾祸,准备杀了他,结果此人突然消失无影踪,后来李渊还是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
这些传闻,近来在京中四处传播。
李逸觉得,
这可能是李世民让人秘密传播,好为自己称帝增加点天命法理,或者也有可能是有人主动为皇帝加戏。
看著那位新天子,
李逸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因为有他,
李世民比歷史提前三年称帝,
因为有他,
大唐比歷史早了七年擒頜利灭东突厥。
通事舍人將一道詔书捧出,交给了中书令房玄龄。
房玄龄今日身著冕,冠七珠,衣裳七章纹。
“改元贞观詔!”
房玄龄宣读天子登基后第一道詔令,
“朕遐观方册,歷选前王,大道既隱,至公斯革···自肃奉神器,亟移灰律,属三正在旦,
万国来庭,长世之术既宏,惟新之命方始,体元居正,今则其时。
可改武德七年为贞观元年。”
贞观,
这个年號,是在先前廷议上,李逸率先提出的。
原时空这个年號谁提的,李逸不记得,
但如今,肯定是他先提,
只能用贞观这个年號。
贞观之治,岂能错过。
其它宰相们也都提了些年號,但当李逸提出贞观后,最终李世民选了贞观。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此二字,有澄清天下,恢宏正道之意。
李世民多少有些得位不正,所以对这个以正示人的年號,很喜欢。
越缺什么,越在意什么。
得位不正,那就要以正示人。
“司空、代郡王、侍中李逸接旨,”
皇帝遣李逸柴告於南郊。
李逸被派去南郊烧柴,这是天子登基时特有的仪式,柴燎告天。
天子登基时的祭天典礼,
在南郊,堆起许多柴火,燃烧以稟报昊天上帝,
新的天子继位了。
通过升腾的烟火,象徵著人间信息抵达天界。
当天,
新帝下詔大赦天下,武德元年以来责情流配者並放还,
关內地区以及蒲州、芮州、虞州、泰州、陕州、鼎州六地免除租调两年,其余各地免除役一年。
又下詔赐文武官职事五品已上先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已下加勛一转。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民爵一级,民八十以上粟帛,三日。
普天同庆。
新皇登基,又是大赦,又是免除许多地方的租调还给所有五品以上职事官,无爵者赐爵一级,六品职事以下加勛一转。
甚至连那些五品以上职事官的继承人,也都赐民爵一级,也就是加勛一转。
子为父后者,即继承人,一般指嫡长子,没有嫡长子,那其它庶子、嗣子也可为继承者。
李世民这次的封赏確实大方,甚至有点滥了。
只要有职事官,就有封赏,五品以上赐爵一级,六品以下加勛一转,五品职官的继承人都赐勛一转。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也都有赏赐。
“晋司空、代郡王李逸为司徒、尚书令!”
当李逸听到这道詔书时,没有惊喜,只有惊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