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宗室那么多王,可能上榜的几个?
也就赵郡王李孝恭、魏郡王李道玄和任城王李道宗三人而已,
刘弘基都没能上榜,前宰相杨恭仁、陈叔达不也一样没上榜。
太上皇当初的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上榜的还没一半。
面对这张赐食实封功臣榜,
不管心里还有没有意见的,
有了李神通这个榜样在,接下来都没有再敢站出来了。
李世民问了几遍,
让宇文士及又宣读了一遍。
“既然再无异议,那便按此封赏。”
李逸得实封一千八百户,相当於每年能得到一千八百户课丁交纳的三分之二租调,
其实这点收入並不算多,一丁一年的租调是两石粟,绢半匹,绵三两。
就这点粟、绢、绵,还得李逸这个封君派他的国官,前往封地和地方官员一起徵收,徵收后三分之一归朝廷,三分之二归封家。
这还得自己运回来,或是在当地卖掉。
基本上封臣们的食邑,都不在京畿之內,李逸的封地就在河北。
可除了能收点租、调,其实那些封户跟他这个封君,並没有丝毫的依附关係。
正常一户食邑,能挑选三丁之户,这么算下来,一户实封食邑,一年其实也就能得到四石粟,一匹绢和六两绵罢了。
李逸出租十亩地,都有这个收入了。
一千八百户,也就两三千亩地的租子收入罢了。
但,
肯定不能只算经济帐,
实封功臣,和没有实封的封爵功臣,肯定是两个档次,
而有爵和没爵的,又是分档次。
李逸做为实封功臣之首,
还是意义非凡的。
多少人,连实封三百户都没混上。
李神通刚才可是气的跳脚。
而正常情况下,皇子们,也只实封八百户,公主们实封也才三百户罢了。
而且公主的实封,一般是要等出嫁了才正式封给。
別看亲王食邑万户,郡王食邑五千户,国公食邑三千户,那全是虚封,没有半点实际收益。
宫乐奏起来,
皇帝宣布,
今日宫宴,实封功臣们赐坐前排。
李逸这位司徒、侍中、雍州牧、左卫大將军、太子少保兼太子詹事,当之无愧的坐在了最前面,
司空裴寂排他后面,
然后就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了。
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中本来功劳跟尉迟恭一样,和长孙无忌他们也是功並列第一,
但这次授实封时,他虽也得了潞国公、右卫大將军官爵,但实封还是排到了第五档,获得千户真封,比长孙顺德他们还少二百户。
十档真封功臣,
往前坐。
不得真封者,则按职官、散阶、封爵、勛官等大小排序。
吴国公尉迟恭实封第六,真封一千三百户。
他得封吴国公,心情也是大好。
想当初他在隋朝时,打铁出身,后来投身军伍,也只是得了一个小散官,跟著刘武周造反,倒是成了个先锋大將,
但没两年,也成了唐朝的战俘,被迫降唐,秦王待他很好,可在秦王府中,秦琼程咬金那都是国公、上柱国,他却连个男爵都没有,品级也只有五品。
在长安,
那些当朝权贵,有几个瞧的起他尉迟恭。
甚至有次在燕郡王李艺军营,还被李艺抽了马鞭。
如今终於扬眉吐气了。
他大摇大摆的往前走,
一个身影挡住了他的去路,
正是黯然神伤的淮安王李神通,
被李世民一通话,弄的脸面全无,站在那失魂落魄下不来台了,他甚至一时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哪。
李神通如今在朝中的官职是左武卫大將军,
尉迟恭是右武侯大將军,
因此先前站班都在一块。
“让开。”
尉迟恭见李神通一直站那不让道,大声喝道,李神通耳边似响了道炸雷,嚇了一跳,扭头看到是那块大黑炭,
顿时恼羞成怒,
你一朔州铁匠,安敢欺到我头上了?
新皇斥责他,他只能挨著。
你尉迟老黑,有什么资格对我唱斥?
“放肆,你个边塞杂胡,安敢对本王不敬!”
尉迟恭听到这老傢伙敢侮辱他,挥起沙包大的拳头就砸了过去。
一个是胳膊上能跑马、拳头上能立人的万人敌猛將尉迟恭,一个是年过半百的宗室郡王李神通,
李神通甚至都没想到,尉迟恭敢在这殿上打他。
措不及防,
已经被一拳砸倒眼睛上,
“哎哟!”
李神通惨叫一声倒地,
尉迟恭看著躺倒在地的李神通,也愣了下,“赶紧起来,装什么死狗,
你想讹俺不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