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盛世开启
“匹绢易石米,天下无贵物。”
“陛下,盛世之兆啊!”
东宫显德殿上,检校侍中兼户部尚书裴矩向皇帝恭贺夏季丰收,七十七岁的裴矩,精神翼,
目光炯炯。
长安斗米二十钱,面三十二钱,一匹绢二百钱。
粟一斗才十二钱。
夏季粮食大丰收,国家统一安定无大战事,物价也是大幅回落。
李世民在御座上笑容满面。
粮食,是物价最真实的反应,事关天下民生。
“恭贺陛下!”大臣们欢呼。
李世民哈哈大笑,“想当初义军初入长安,那时斗米数百钱,中原洛阳长期鹰战,甚至一度斗米三千,甚至是八九千钱。
想不到如今长安斗米已经回落的这么快了。”
前两年,斗米还得百余钱,
今年夏麦丰收,直接到了二十钱,可以说確实反映了粮食充足起来了。
李逸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反应出当下百姓对未来的美好预期。
天下一统,突厥臣服尤其是向有贤名的李世民当了皇帝,朝堂也安稳了,
朝廷薄赋轻役,百姓也鬆口气,
接下来就是擼起袖子努力干了。
除此外,
这些年玉米土豆这些的大力推广,也是让田里粮食產量大增,现在关中的百姓,搭配著这些粗粮吃,可比过去强多了。
玉米窝头、玉米粥,南瓜饭、土豆饭、红薯饭,这些连贵人都喜欢当养生粥饭吃。
对於百姓来说,
过去口粮不足,煮稀粥加点野菜,一天两顿稀的,总是吃不饱。而如今,加上土豆玉米红薯,
甚至把南瓜添进去煮,这些可比添野菜强多了。
少量的粮食,添上这些杂粮,管饱扛饿,营养也还可以。
甚至,还能比过去节省下不少主粮出售。
前些年,一匹绢只能买一斗米,现在一匹绢直一石米了。
当然,现在十二钱能买一斗粟,还有一个原因,是经过这几年,朝廷对假钱劣钱的打击力度很大,新铸的开元通宝加大流通,
新钱质量好,价值高。
物价,也就相应的下跌了一些。
各方因素综合,於是如今斗米二十钱,匹绢能易一石米。
开元通宝很值钱,二百钱能买一匹生绢,也能买一石米,能买十六斗六升的粟。
新皇即位的第一个夏收,
便是大丰收,
然后粮价大落,
这是盛世之兆。
明君气象。
什么是盛世,自然是天下百姓都能温饱。
“裴相,如今天下户口多少?”
“回陛下,去年括天下户口,总计三百零四万一千八百七十一户,口一千二百三十五万一千六百八十一口。”
“隋有几户?”
“隋朝大业五年,全国总户数八百九十余万户,口四千六百余万。”
刚刚还很高兴的李世民,
听到这数字对比,沉默了。
满殿大臣们也沉默了。
大业五年,到武德六年,相距仅十四年时间,
可户口几乎减了三分之二。
人口减少了几乎三千五百万啊。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又问,“裴相可知北周北齐南陈,当年有多少人口?”
裴矩年纪虽老,但对这些却都能张口便道来。
“北齐当年约两千万人口,北周九百万,南陈一千五百万,当时三国人口总和,超过四千万。”
“北周北齐南陈三国连年战爭,为何人口仍超过四千万,而从大业到武德,也只有十来年战乱,
人口却从四千六百多万,到如今的一千二百余万,少了三千余万?”
对於这个问题,
能回答的不多。
左僕射房玄龄认为隋统一前,虽天下三分,连年战乱,但总体上三国控制区內相对稳定,没有大灾大飢的情况下,三国战爭损失的人口並不多。
而隋乱以来,是天下大乱,流民四起,割据不断,乱战一团,
饥荒、瘟疫,这些才是真正人口锐减的真凶。
再有一个,如今天下户口三百万,口一千二百余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大量的人口不入户籍,不在统计中,这些人有逃户、隱户,也有沦为奴僕、佃户的。
大量的人口,不在朝廷户籍统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