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容积差不多就是后来对开门冰箱的那种大尺寸。
八十年代罕见珍稀的家用冰箱,都是半高过腰的那种,八十到一百升。
后来国产冰箱流行进入家庭,也是一百多升最多两百升,打了十多二十年的主力。
的确到三十年后才开始出现对开门冰箱在城镇常见,都没成为主力。
肯定这个文件是觉得国内完全没有厂家能生产这种大冰箱,也没多少消费能力,就剔除掉。
结果被尤启立精准的抓到了空子。
因为很明显,他就不是为了家用进口,这玩意儿明摆着是进给某些餐厅餐馆、单位食堂、酒店宾馆这些有新鲜蔬菜需求量较大的公用!
牛逼,真的牛逼!
这就是典型的尤氏战术风格,国家不是封了严控吗,我只要找到其中漏洞反其道行之,就该我独享整个市场蛋糕了。
让卫东终究还是确认,盛名之下无虚士。
不说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佬,但凡是尤启立这么在改革浪潮中留下名字的人,
都不会是泛泛之辈。
让卫东确认哪怕没自己出现,只要让尤启立磨下这个承包合同也就是他最不起眼那句进出口贸易权。
这次准保又能起飞。
甭管整个战略、战争级别走向如何,这个战役级的操作可以打满分。
食品单位的领导们本来莫名其妙让卫东的笑声,但听了尤启立的解释比划尺寸,立刻来了兴趣,可以可以,我们都有这种需求!
不过让卫东的笑声也在这时候戛然而止。
因为他已经准备签了,却顺手翻了翻前面关于方便食品研究中心的那些官方术语。
不经意的发现这个方便食品类别里,现在国内最大的商品是罐头……
当罐头和尤启立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意味着什么?
让卫东不得不狠狠的揉下自己鼻梁眉心。
根据李雪红的汇报,离开江州之后,尤启立去到鹏圳。
依旧是无论有没有让卫东,尤启立这种改革弄潮儿,不可能不去鹏圳拼杀,尤其是他在内地各种碰壁后。
更野生,更疯狂得像个轮盘赌的鹏圳,迟早会吸引他去。
那么在鹏圳搭上鲁东联营食品进出口公司这条线,哪怕因为卖纱又沙场折戟,却让尤启立那种超级社牛的结交风格,迟早会攀爬到这里来。
他一直都有闻达于诸侯,货与帝王家,廷杖换名声的思路。
拿定主意朝着平京走也是必然的。
难道这里才是未来尤启立换飞机的关键手吗?
自己开始做销售以后,让卫东一直很纳闷,尤启立何德何能可以调动几十个火车皮的罐头去换几架客机。
稍微有过做事经验就知道,这种跨省跨多个厂家的物资收集,在八十年代有多艰难。
绝对算是战役级神操作。
这货还多半是没钱赊账的难度加倍。
现在有点懂了,如果手里拿着张国家方便食品研究中心的金字招牌。
真唬得住那些罐头厂家。
所以他现在再无半点疑虑,笑着在董事长职务上签名承包。
他就是要亲眼看着尤启立怎么搞定这件事的。
不知不觉间,让卫东还是超越了那种牛逼之人我伏不住,帮他担保这个食品中心会不会拖老子下水的屌丝心态。
现在就是主公气质的我倒要看看你能折腾出什么样儿。
所有人都有种皆大欢喜的热烈。
必须吃一顿庆祝下。
负责所有重要伙食的御膳房在吃方面就不用质疑吧。
不用什么招人眼的富丽堂皇,就胡同里的饭馆,但绝对样样都是最好的。
伍曦这等见惯了场面的,都偷偷给让卫东挑眉毛。
然后还在席间,这边稳准狠的提出来三条房改线路同步进行,一条是他们有把握立刻去申请拿下机场路边,汽车工业园区旁边的地块,用来发展食品工业园区!
这外迁思路是没错的,让卫东点头,对他也极有好处,地块热起来了嘛。
另一条当然就是按照让卫东说的市区内,腾挪小地块改头换面建高楼。
最后才是在城南郊区,原本就有市里希望食品产业外迁的一片地块,从来没搞过这种地产项目的食品产业。
希望让卫东带队能打出个开门红来。
在他们看来,尤启立那边真的只是个添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