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天子宁有种 > 第199章 赵普来了?

第199章 赵普来了?

第199章 赵普来了?

向训闻言,微微颔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听闻官家将会率领禁军主力回京,只准备留给李重进五千人马,外加临近州县调去的数万民夫丁壮……也不知能不能围得住寿州刘仁赡?”

听到向训的话,李奕没有吭声。

但他心里觉得应该足够了,毕竟刘仁赡被围攻这么久,纵然顽强挡住了周军,但自身的损失也绝不会小。

所以刘仁赡只能指望着南唐的援军相救。

然而正值寒冬腊月,周军尚且难以维持,南唐的军队就更不可能有多大作为。

要说唐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在自己本土作战,后勤补给的压力比较小,但想要主动出击却没那么容易。

何况李重进也不是绣枕头,他麾下的那部分禁军人马,多是龙捷、虎捷二军的精锐,守着阵地打野战是绰绰有余。

就在这时,向训忽然压低声音,身子微微前倾:“贤弟,你可听说,安州防御使张颍被部将曹澄等数人所杀之事?”

“嗯?”李奕一愣,继而反应过来。向训口中的张颍,正是张永德他亲爹。

他摩挲着下巴,沉吟道:“略有耳闻,应该是在上月下旬的事吧?”

“没错。”向训微微点头,目光扫过门口,继续道,“据传张颖强娶部将曹澄之女,那小娘才不过十三岁,过门的次日便投井而死……其父曹澄勾连曾被张颖责罚过的几名牙校,趁着夜色闯入衙府后院杀人。”

李奕瞥了一眼向训的神色,心下不免有些好笑。

留守东京这段时间,他跟都对方相处下来,发现向训似乎有颗八卦之心,对各类小道消息颇有兴趣。

不过李奕记得,历史上张颖是在显德二年的十二月被杀——史载“辛未,安州奏,盗杀防御使张颖。”

眼下倒是比史书记载的提前了小半个月。

心思电转间,他摇了摇头道:“其中内情,小弟并不明了。但听向兄提及此事,我倒是突然想起,据前几日淮南奏报,盗杀张防御使的那几人,似乎逃奔了金陵?”

“从前线被俘获的唐军将校口中吐露,这事应当不假……”

向训顿了一下,轻声道:“听闻张驸马势要报杀父之仇,这次官家回师,他自请留在淮南协助李重进……相比于杀父之仇,个人间的私下恩怨,倒是其次了。”

李奕知道他说的是张永德和李重进不和的事情。

说话间,有衙署吏员进来添茶,二人当即便不再说此事,转而谈起一些闲情杂务。

良久之后,向训伸了个懒腰,起身整理袍服:“今日与贤弟一席相谈,获益良多啊。不过那魏王的文书……”

李奕忙拱手道:“向兄放心,明日一早定完璧归赵。”

向训摇摇头,笑道:“罢了罢了,你且多留看一两日也无妨。为兄还有事情,就先走一步了。”

李奕将茶水一饮而尽,跟着起身道:“小弟也该去巡视各部了……”

二人一前一后走出官房。

又在衙署门口拜别,各自离去。

……

蔡水河畔,一架巨大的水车已初具规模。

木制的轮辐咬合着齿轮组,将来会带动高炉风箱和石制碾盘。

在河岸边的码头上,新修的栈桥延伸至深水区,满载材料的平底船正陆续靠岸。

这片荒地紧邻水道的优势此刻尽显。

及至下午。

曜灵渐垂,凛冽的朔风卷过开封城外的荒原。

李奕带人匆匆赶来,他于高处勒马驻足,眯眼望着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这片被他私下购置的野地,如今已不再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所——数百名工匠与民夫在监工的号令下挥汗如雨,夯土筑基、砌石垒墙。

一座座雏形初现的怪异建筑正拔地而起。

最显眼的莫过于工地中央那座夯土垒砌的圆形高炉。

炉体加基台高约一丈,外壁用黏土混合稻草层层夯实,内衬则以耐火的黏土涂抹,炉膛下方开有通风口,十几名工匠正奋力踩动着木质风箱。

这是李奕凭借现代记忆,对这个时代的炼铁炉,优化过后的“土法高炉”——虽然远比不上后世的冶炼工艺,但想来对原有的效率会有所提升。

以他所了解的情况,如今的冶炼技术还是以灌刚法为主。

先是通过炼炉将矿石还原,粗制成生铁。再把生铁脱碳、提纯,分离多余的杂质,那就得到了易锻的熟铁。

然后将熔融生铁浇注在熟铁片层间,滚烫的铁水包裹、浸润着固态或半熔融的熟铁块,高碳的铁水会向低碳的熟铁渗透。

最终,二者的成分趋于均匀,得到碳含量适中的钢坯,用以锻造兵器甲胄。

当然了,这只是理想下的状态。

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效率和质量都没法保证。很多时候还要经过“柔化处理”,对钢坯进行后续热加工。

通常是将钢坯保持在某个特定温度下,通过长时间的均匀受热和缓慢冷却,消除钢材在锻打淬火等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应力。

但依然避免不了低下的效率,以及无法稳定控制出产钢材的质量。全都要靠工匠个人的经验,甚至还要有一定运气的加持。

李奕在考察了官方的冶炼作坊后,发现锻造出的那些兵器甲胄,其中有很大比例的残次品。

至于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朝廷也并不舍得废弃,毕竟是了很大成本的,国库还没财大气粗到那等程度。

残次品通常都会拿去给杂牌编制军使用……那些士卒能配备上兵器甲胄就已经很不错了,自然没得挑。

然而李奕却觉得,相比于能不能造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证质量,还能稳定且大规模的产出,同时成本也要尽量的压低。

不然若是费几千贯的成本,十几名工匠用几个月时间,只造出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

亦或者造出价格相对低廉,但一碰就碎的破烂兵器,最后白白浪费了人力和材料。

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李奕准备借助后世的知识,来改进炉型和操作方式,用以提高炼钢效率和质量。

如果以后条件允许了,还能引入一些现代冶炼技术中的关键工艺——如精确的温度控制,或者添加某些合金元素,以提升钢铁的性能。

“到时这里挖条沟渠,把水引进来,再建几座水排,给以后加筑的窑炉使用。”

李奕沿着河岸绕了一圈,喊来监督工事的有司官吏,交代了几句。

所谓水排,可以看作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用力少而见效好。

这种方式早在隋唐之前就被应用到了冶炼工艺上。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斗罗:好处我来,副作用你扛 太上金阙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我的随身老爷爷每周刷新 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仙人竟在我身边 异世怪盗之宇宙飞天者 勇者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活 限制级死神 维度乐园,我是召唤系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