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天子宁有种 > 第199章 赵普来了?

第199章 赵普来了?

“下官明白。”官吏忙应道。

李奕微微点头,不再多说,而是迈步走向那高炉。

此时,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炉旁堆放着从蔡水码头运来的磁州铁矿砂,几名赤膊的匠人正用长柄铁钳将焦炭投入炉口,暗红的火舌从炉膛缝隙中窜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

“炉温还不够。”李奕观察了一会儿,皱眉对身旁的监工道,“再加一组风箱试试,把木炭比例提到三成。”

人类利用铁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用途的钢材无法大规模生产。

直至人类历史上首个以生铁大规模生产钢的廉价工艺——贝氏炼钢法的诞生。

在此之后,人类掌握了大规模生产钢材的技术,从交通到基础建设,从军事到生活,钢铁得以被大规模运用。

李奕并非是相关专业的,但他也知道贝氏炼钢法的关键,就在于强化鼓风和加高炉身。

通过加大炉内的风量,使气体压力加大,穿透炉内料层的能力增强,燃烧强度也随之提升,直接提高了炉内温度。

而且这样还能为增加炉身高度提供条件。

一旦炉身加高,炉内上升的气流与矿石接触的时间延长,能量利用率自然也就有了提高。

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用以优化效率和产量。

华夏的冶炼工艺,很早就从地坑式转为了竖炉,想要加高炉身的难度相对较小。

因此李奕把重点放在了鼓风这一点上,他借鉴了贝式炼钢法的思路,将进风口放到了高炉的下方,也就是所谓的底吹法,用以提高炉内的反应温度。

但受限于耐火材料,以及密封的问题,目前底吹法的效果不太明显。

不过李奕觉得自己的思路是没错,剩下的就是在实践中一点点改进,这种事情想急也急不来的。

他心中盘算着:若能炼出满足规格的钢水,便可尝试铸造大块的甲片,由此对甲胄的形制进行改良,增加防御力。

其它方面或许也能由此受益。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设想,因为具体的成果还没出来,不排除失败的可能,最后白忙活一场。

但总比什么都不去尝试要更有希望吧?

而在更远处,几座形似倒扣巨碗的砖窑正在搭建,那是为烧制水泥准备的“立窑”——窑顶开有投料口,窑身侧壁螺旋排列着通风孔,确保高温均匀。

沿河岸搭建的一排草棚下,工匠们正将石灰石、黏土和铁矿渣碾磨成粉。

在众人旁边有座造型奇特的“回转窑”:一条用砖石砌成的倾斜长槽,槽内铺着特制的导板,末端连接着水车驱动的木制齿轮组。

据那位李都使所说,这叫做“熟料冷却带”。烧成的炽热料块会沿斜坡滚落,途中被河水引来的水流降温。

匠人们从没见过这种设计,但又不敢质疑贵人的话,只能依照吩咐干好自己的活。

李奕走到窑炉旁蹲了下来,抓起一把混合料在掌心搓捻。

他摇了摇头:“碾的还不够细,而且湿度也太高,还要进火窑中再烘干一些,否则结块会影响煅烧。”

匠人们不敢多言,连忙把碾好的灰石,重新再研磨一遍。而那些还没碾的石头,则拿去低温窑炉中再次烘烤。

李奕起身,望着眼前的几座“水泥窑”。

他心道:都说火是人类进步的根基,仔细一想这话很有道理。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科技的进步,少不了在“烧火”上面做文章……哪怕是工业革命,同样离不开“烧火”。

如果改进这些窑炉的设想,最终取得了一定成果。

不仅只是钢铁和水泥……如陶瓷、玻璃等东西,以及其它的耐火材料,其实也可以用得上。

……

在背风的山丘后,有一圈夯土墙围起的院落。

三间石屋以“品”字形排列,屋顶覆着轻薄的木板——若是不小心发生爆炸,不至于造成太大的破坏。

屋内,左从覃正指挥学徒将硝石、硫磺和木炭分罐研磨。

见李奕进来,这位“炼丹大师”擦了擦额头的黑灰:“老道按那‘一硝二磺三木炭’试过,但烧灼的速度总不能稳定……”

李奕闻言,将一块硝石从麻袋里抠出来,拿在跟前仔细瞧。

他知道硝酸钾这种化合物应该是类似盐巴的晶体。

手里这石头一般的玩意灰不拉几的,也不知道有效的物质究竟有多少。

按照他设计的流程,硝石在被锤碎后,在木桶里掺水搅化,用滤豆腐的纱布过滤出水。

过滤过的水被倒进大锅里熬煮、烘干,最后炒出来一堆像盐巴一样的小颗粒。

再让人拿竹编的筛子来筛选分类,分别混合大概数量的木炭和硫粉来试验。

混合的时候比较麻烦,干燥后的原料搅重了会自燃,不搅均匀又怕混合得不好。

但最难的还是试验配方,要一点点的试,一点点的修改,而且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很多,短时间内很难出什么成果。

但李奕也并不着急,反正一切都是尝试,成功了自然是好事,不成的话……那就继续慢慢来呗。

左从覃捋了捋胡须,沉吟道:“暂时这黑火药还达不到李都使想要的效果,但比之官府那等只能用来放火的药粉,倒是要胜过许多。”

“而且这过滤提纯、研磨配比之法,实在是精妙的很。以前老道我伏火炼丹时,虽也能产出一些火药来,但极不稳定,时常有雷霆爆燃之险。反倒是李都使给的这法子,隐隐降伏住了此物。”

听到这话,李奕其实很想告诉左从覃,现在只是在试验配方的阶段,危险性自然没那么大。

但若是等到出了成果之后……三天一小炸,五天一大炸,那都算是轻的了。

“无妨,不急于一时。”

李奕拍了拍身上的灰,站起身来,“此间事便有劳左道长了,若是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让人告知我。”

他觉得自己把左从覃带来东京,实在是很明智的决定。

左从覃不仅在火药上能帮自己的忙,就连那些窑炉、水车等技艺,他也给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难怪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左从覃早年间,走南闯北的见识,确实不是盖的,夸他一句全才也不为过。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快步进来,躬身禀道:“节帅,向留守遣人来报,说是刘节使所举荐的那三人,此刻已经到了东京。”

李奕闻言,顿时目光微闪:赵普来了?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斗罗:好处我来,副作用你扛 太上金阙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我的随身老爷爷每周刷新 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仙人竟在我身边 异世怪盗之宇宙飞天者 勇者可以不活,但不能没活 限制级死神 维度乐园,我是召唤系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