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首战即决战!
“爱卿在东京留守,代行点检诸般军务,与留守诸卿共维大局,稳定京畿。复能查缺补漏,督饬新兵整合、内外治安,调度得当,井然有序,朕心甚慰。”
世宗柴荣的话语沉稳有力,对李奕留守东京期间的勤勉与成效,做出了清晰的肯定。
李奕深躬一揖,衣袖垂地:“为陛下分忧,为民生福祉尽力,此乃人臣本分,不敢言功。”
柴荣微微颔首,算是接受了这份谦辞。
旋即,他却话锋陡转,沉声道:“此番淮南战事胶着,诸般不顺,伪唐刘仁赡死守城池,犹如附骨之疽。兼以大雪酷寒,粮道维艰,天时地利皆悖逆于我大周王师!”
说到这里,柴荣的脸色涌现几分阴郁,似乎又想起了战事的种种波折。
但神色只是一闪而过,他继续道:“朕今召众卿前来,乃欲以战事问策尔等。方才,王常侍已陈其方略,依李卿看来,可否称得上恰当?”
皇帝的问题尖锐而直接,毫无迂回的余地。
一瞬间,众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到了李奕身上,无形的压力仿佛凝成了实质。
李奕心里清楚,若是自己否定王朴的方略,会不会得罪对方先不说。
但皇帝肯定会询问自己有什么方案。
不然只是单纯的反对,却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不是逗皇帝玩嘛?
但若是要赞同王朴的方略……只看皇帝听完之后的神色,就知道他不太满意王朴的建议。
因为成效太慢,皇帝肯定等不及。
换做旁人,在这种情况下,怕是立马就被问倒了。
好在李奕心中早有腹稿。
他深吸一口气,迎着皇帝那颇具压迫感的目光,拱手道:“陛下垂询,臣惶恐。而王常侍的南攻方略,于长久图谋而言,臣觉得并无太大问题……”
话音未落,柴荣的脸上果然掠过一丝失望。
他原本觉得自己的这位连襟,留守东京期间表现的很不错,而且行事还颇有些机变巧思。
因此这次军机会议,柴荣会让李奕参加,除了皇亲内近之故,他其实更想听听这位妹夫,对于南征战事有什么好的建议。
但未曾想,也只是这般附和之词?
李奕的话明显让柴荣有点失望。
然而,当他正欲开口让其退下时,却听李奕的话音陡然一变,口中吐出清晰的“但是”二字。
见众人目光投射而来,李奕面带谦逊笑容,但却没有丝毫怯场。
他先是朝皇帝深施一礼,又向王朴告罪一声,方才继续道:“恕臣浅见,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王常侍的方略固然稳妥,但却会徒耗时日,也与敌情国势不相称,更有横生变故的可能。”
“哦?”柴荣的眸中显露几分兴趣,“那依卿之见,该当如何?”
李奕躬身道:“臣以为,淮南之失,非战不力,实乃天公与地利之困。然,失地利,可取人和。败天时,可制胜机。”
“臣观淮南战局数月,窃以为欲荡平江南,绝不能只靠攻虚击弱。因为江南富庶更甚于我朝,拖延下去只会深陷泥沼,唯有速战速决才行!”
稍作停顿,他朗声道,“所以,欲速克江南,唯行十字要诀——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此话一出,满座皆静。
但众人非但没觉得这建议有多么精妙,反而都认为李奕的言语过于不切实际。
皇帝都已经御驾亲征回来了,哪里还有什么首战?
更别说还想要仅靠一场战斗就打垮江南……若真有说的这么容易,大军何至于无功而返?
柴荣眸中精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追问道:“卿所言‘首战即决战’,可有具体方略?”
别人怎么想不要紧,但他确实被李奕的话勾起了兴趣,因为他想要的就是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消除南边的威胁。
然后腾出手来解决中原北边的心腹大患——北汉和契丹。
李奕执礼道:“臣所言首战,并非是说初战,而是指关键之战,直面敌军兵锋,以强击强。“一战定乾坤”也不是只靠一场战斗就击败江南,而是要找出能将其一击致命的地方。”
他走到悬挂的大幅舆图前,手指精准地落在寿州城的位置。
“若依常法,屯重兵于城下,日日对耗,耗的是我大周的粮草,是我大周的锐气,消磨的是我军求胜之心!”
“而伪唐赖以为命脉者,水军也!我军陆上虽强,然淮水纵横,水寨密布,我军舟师薄弱,难以控扼水势,故刘仁赡能凭河坚守,涂山军寨能阻我粮道。同时遣战船水军来往江河,我军只能望河兴叹。”
“此次南征最大之憾,便是不能破江南水军。而当务之急,陛下早已洞悉先机——大造战船,训水师于汴水之上。”
说着,他又指了指图上汴河的位置。